交通茶馆-大隐隐于市
投稿时间:2019年03月16日 投稿人:重庆味道
茶馆作为市井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留下了太多的传奇轶事。是一种不上大雅高堂的通俗的甚至粗俗的“文化现象”,但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市井文化”却也成为了人们追寻过去那种最质朴、原始、纯真的生活方式而认同的一种文化现象,不能把这一词语狭义地归为贬义,比如沿街叫卖的小贩各种腔调和韵律的呼唤声、某地街头特色小食品、摆地摊练把式、街头斗蟋蟀、路灯下众人围观的棋局、夏日里晚间街头竹躺椅上摇扇聊天喝茶的市民、吹糖人捏面人、沿街排开的剃头匠简易廉价的理发挑子......都属于“市井文化”范畴,尤其独特的价值与美感。
时代的进步,城市的高速发展,茶楼变得越来越高档,越来越有雅兴,但却与以前的市井气息越离越远,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迄今为止重庆保留最为完好的一家老茶馆,喝碗盖碗茶,品味最真实的市井生活。
久违的阳光重返大地。位于重庆市 九龙坡区黄桷坪4号的交通茶馆,时光凝固,阳光透过屋顶打下来,整个喧闹而热烈的茶馆,好似把时光拉回到过去。 交通茶馆位于重庆市九龙坡黄角坪,地面黑得发亮,走进去那弥漫的烟气,就是这个脏劲儿,一块砖一根梁都不能粉饰。东张西望的做法显然是不入流的,我进来时正好穿着时尚的游客蛮有兴致地拍完了照往外走,她们似乎是茶馆最不欢迎的类型,观光拍照却不喝茶。

踏进门内,仿佛开启了时光隧道,外面多彩斑斓的涂鸦街飞速的消逝在身后,眼前这个藏在犄角旮旯处的小茶馆仿佛带着你回到上个六七十年代的旧时光.......
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到今天哪个总统出访了哪个国家,小到谁家的女儿嫁了个外国人,真真假假大大小小,都是茶客们的乐趣所在。在交通茶馆里,你能看到最具市井气息的生活点滴,看到重庆人火热的生活面貌。

肮胀且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面、灰色发黑的砖柱头、被抹布抹得光亮的四方桌、条凳、青花茶碗、白铁皮水壶、发出嘈杂声的收音机、电视机与茶客们的聊天声交织在一起……
眼前的一切都是既真实又魔幻,如同重庆这座城市一般。

交通茶馆之所以看上去很有历史感,主要源于茶馆所在的老式建筑,这栋建于上世纪60年代,青砖的房屋结构,高耸入顶的柱头,木质的屋顶,这栋原本属于重庆市九龙坡区黄桷坪运输有限公司的员工食堂,在1987年,改成茶馆,对外经营,取名“交通茶馆”。

而交通茶馆牌匾楼梯下那间永远锁着的房间是当年员工的洗澡堂。
2006年,导演宁浩把电影《疯狂的石头》的拍摄地选在了交通茶馆,也就有了后来电影中郭涛和几十个棒棒在此”谈判“时候的经典镜头。老板佘女士至今仍保存着和郭涛、宁浩等人的合影。
时光在这里留下的30年的痕迹有幸被一一保存。木质房梁随意勉强地组合在一起,不知是年久失修亦或是店主放任其自由,房梁间露出的大片空隙将阳光大方地送进屋内,即使是这样,屋内采光依旧不好,整个房间显得昏暗老旧,长期被潮湿空气腐蚀的墙面斑驳发黑,有的墙皮掉了大半露出里面的砖头。


这盖碗茶是川渝地区的特色,老一辈的人尤其爱喝,茶盖可以用来冷却或是保温,用茶盖在水面上轻轻一刮,茶香四溢,雾气袅袅,或浓或淡都在这一刮之间,茶水翻转,冷热结合,就好似这说不清道不明的人生一般。

一杯盖碗茶,述不完悠悠往事。而我们多少能在它身上看到一些时代的缩影。

下棋打牌,茶客穿着朴素、性格粗犷、憨厚老实,一身汗味、烟味、咸味。茶馆烟雾缭绕热气腾腾,轻轻喝上一口,那个品茶的滋味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在茶馆喝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氛围。

这么多年下来,人们就在这里下棋、打牌、看报、聊天,或就只是安静地喝喝盖碗茶。配上一杯人均5块钱的茶水,这样就能让你坐一整天。




盖碗茶里留清香,交通茶馆里的旧时光,有你的影子,也有我的故事!

除了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和附件的街坊邻居,店里也有常有慕名而来的外国友人的身影,拿着单反相机拍拍拍的文艺青年,甚至是来这里拍婚纱照的新人,还有来这里办展览的艺术家们,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来到交通茶馆,都能被这里岁月积淀下的历史所折服 。

这样的生活节奏让我从根本去体会旧时的茶馆岁月。只可惜这里的地方有限,如果能配上一台戏曲,这样的情景就完全和老茶馆模式一模一样了。虽然没有戏曲,但这样的配置也足以当作活历史呈现给广大市民,以及慕名而来的全国旅游者。

喝茶时听到的重庆方言,把重庆话的独到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扯乱弹和摆龙门阵都非得在茶馆不可,茶馆里的人可以发挥演讲天才,听人绘声绘色描述各种故事。普通人摆龙门阵就是坐着聊天,不熟悉的人也可以过来听,可以来谈,重庆言叫“老龙门阵”,一件事情在茶馆里传来传去就变得丰富了。这也是种民间创作。

这里是交通茶馆的陈列室,昏暗的灯光照在斑驳的墙上,上面挂着四川美术学院的作品茶馆系列”游击队“油画作品。
交通茶馆里的客人换了一批又一批,前两天还在谈天说地的老兄弟,过两天可能就“走”了,而茶馆里的故事却每天都未停歇,辛酸苦辣的回望亦或是千帆过尽的释然,浓缩着一代代人的人生百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