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清音—献给苏州小园林


投稿时间:2019年03月11日 投稿人:薪淇

苏州园林,这朵华夏文明中最为富贵风雅之花,被风雨殷殷亲吻后盛放的愈情浓意切。现代人对园林热爱不仅是她的静幽雅致,不仅是她芥子纳须弥,也不仅是她的美冠四海八荒,你还可以自今日寻找到悠然往昔,穿过幽暗迷幻的湖石山洞也许赫然已返回明代,徘徊在四面亭熏风里恍惚间已至清朝,沿一泓碧水徜徉不知不觉中穿越去了民国。

补秋舫

 苏州有名满古今中外的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和沧浪亭等大型园林,为世人所熟知的网师园是最为着名的小园林。还有许多精致绝美与网师园比肩的小巧园林散落姑苏城深巷高墙中。

评弹

“她身靠栏杆观水面,见池中戏水有两鸳鸯。”吴侬软语的苏州评弹从耦园楼大厅内柔柔流出。爱情主题园林耦园,耦即是偶,佳偶天成啊!

金砖桌

太阳透过漏窗光影印在金砖上。金砖桌,也是姑苏特有的家什之一。金砖,朝廷独有铺墁所用,出自苏州别无分窑。旧时天家圣威赫赫,皇帝用的物件百官百姓焉敢染指。这可难不倒心思巧妙的苏州人,铺地不成可以挪作他用,既不冒犯天威,又留下供奉好物。金砖桌光影浅依深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园主伉俪,可曾在此赌书泼茶、试笔临帖,毛笔蘸水随写随无痕,只是力透纸背的笔锋在金砖桌上留下了深深的、深深的爱情痕迹。

怡园三面环水绕

怡园三面环水绕

平江路小巷中的耦园近年来名声鹊起,却相较于名园大观更多还原了园林本该有的幽谧。百年前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咸丰进士沈秉成跟名满江南的才女妻子严永华,购置这处市井嘈杂中独幽的宅院。三面水环绕、民宅陋室皆是耦园与世隔绝的屏障,夫妻俩依依挽手在空谷幽兰般的宅院里,躲避着世俗纷扰,寄情于山水文章、诗酒联欢。

沈氏夫妻入住原名涉园的宅院后,更改园名扩建园林。耦园布局为宅居中,东西两园本已奇巧,与其他一园一宅园林不同。中部最后一进楼厅从东到西横贯全园,楼与楼之间由“走马楼”的连廊衔接,也是周围园林中唯一此等建筑,另一唯一还有东园的听橹楼,那是女主人为观赏园外景色而建,跟男主人的书房魁星阁并肩而立,显示出沈氏夫妻男女平等的意味,在姑苏古典园林中更不可多得。

听橹楼

临水而建的吾爱亭,牵手曲线优美的长廊,亭亭玉立在山水间水阁一侧。想那沈道台在典雅方正的水阁内,看着小亭内风姿绰约的夫人临窗抚琴,挥毫而作亭匾,毫不掩饰对妻子的宠爱之情。想那严永华默默在听橹楼内看着高墙之外欸乃而过的小船思念家乡时,肩头轻抚的手身后暖暖的怀总是适时出现,于是那淡淡忧伤随着小鱼娘吴歌远去了。

山水间

园名为耦,不只是人成双,宅前宅后码头相对,东西两园也处处对仗工整。只是这工整中又追求不对称、不整齐、不均衡。东园有曲城草堂西园有织帘老屋;草堂隐喻草堂白屋过清苦日子,织帘象征夫妻双双隐于深山读书;西有宋代古井,东有受月池,东池西井遥遥又成一双;西园有左宗棠书写抱柱,曲城堂内名联:“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西园假山湖石空灵,若女子阴柔美。东园黄石假山厚重峻峭,似男儿阳刚健。

蕉窗听雨声

东园内黄石假山是耦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相传出自清代叠山圣手张南桓,只是有专家对此颇有争议。作为后人观者,大概没人会计较到底是哪位古人叠山理水,但只对建造者充满着无限的赤诚敬意。

环秀假山

清代两大叠山圣手另一位戈裕良,代表作品是环秀山庄的飞梁峭壁,对此专家们总算没了异议。

环秀山庄在苏州刺绣博物馆内,面积仅两千多平方米,却是世界文化遗产,园小位尊,湖石假山为中国之最。虽由人作,全然看不出叠石而就,浑然天成。

半亩地方寸间,圣手叠出峭壁、峰峦、洞壑、涧谷、平台、磴道等山中景物。主山东,次山北,余脉贯通如虹,或突然断为悬崖、或戛然止于粉壁。磴道与涧流相会处,仰望是一线青天,俯瞰一曲清流数尾锦锦鲤,自然流畅,一石一缝熨帖妥当,可远观更不惧近赏,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竹里栖事,石甲江南”之誉,只是此赞誉经过岁月沉淀后愈加升华,如今放眼中华园林假山叠垒无与之比肩者。

山庄中另有一宝,吴门画派代表人物唐寅的梅花图碑刻在有毂堂廊下西侧,画面清新高雅,孤芳自赏的酸辣味道直逼肺腑。

环秀

环秀得名来自园中四面厅,厅四面尽是方正大窗,窗外景色一览无余,方方窗棂幅幅图画,园主宾客们坐于其中四面环顾,一亭溪水、一面秀山、一舫卧波、一幢华屋,秀色如绘不输唐伯虎手迹。问泉亭、飞雪泉、补秋舫、半潭秋水一山房建筑独立又联袂,衬托假山又借景假山。推开补秋舫古老美丽的海棠花窗,千山万壑、险峰佳境、红枫碧水、绿树芳草、飞檐挑角一丝窄狭局促不见,观之忘俗,观之忘园,只觉身在山林之中、画境之内。

推开那扇古老的窗

“真山如假方奇,假山如真始妙。”叠山人把名山大川、神仙洞府皆溶于血脉之中,运石如笔运笔犹如神助,成就千古佳作。

山水相依

山为园之骨,水为园之脉。“水令人远,石令人古。”“水因山转,山因水活。”“胸中有山方能有水,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关于造园有各种山水相依的名言。园林山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水无色却能异彩纷呈,水无形却能仪态万千,苏州园林与水有不解之缘,素有无水不成园之说。大园林广开水面,营造出浩渺之感;小园林受地狭限制水面以曲觞纤巧方妙。

艺圃

明代小园林的代表作艺圃,以水为魂、宛自天开。深藏在民巷中的艺圃,虽贵为世界文化遗产,却也只是作用于姑苏巷弄老人们聊天消食,游人罕至。

艺圃以水为主体,一改小园林水面狭巧之态,水面阔朗,池岸湖石间错料峭,假山倒映水中。水仿佛太湖裁下的一角,石宛若太湖七十二峰剪下的一峰。园虽小因叠山理水之功力感觉是一味的开朗坦荡,毫不闭塞扭捏。

四百岁的艺圃几经易名几经易主,药圃跟文氏兄弟之名最为难忘。《长物志》,一本关于造园的书籍,对于读者来说普通古书一卷,但却是造园者的宝典,此书出自文震亨之手。购置药圃的明代状元郎文震孟是其手足亲哥,哥俩的曾祖是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文徽明。文氏药圃遍植药材,隐藏着主人向往自然的心理,这心理还有远离朝野争斗、医心修身、济世救人的愿望。文震亨购园伊始开始打理其兄园林,并在其兄亡故后一直代持药圃。

乳鱼亭

乳鱼亭,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明代遗构亭子,木构件很是奇特,不与其他亭子雷同,更为罕见的是在斗拱、月梁、坊和天花板上都有独特的草龙图案,那池中鱼儿似乎参拜龙王,每每盘桓于亭前,人们不解真意以鱼食哺之,群鱼额外得了小确幸。

艺圃几代主人皆是文人雅士,堂阁亭台的匾额中隐含他们的理想抱负、倾慕追求,更与清中期建造的耦园、环秀山庄不同的是,明代的遗臣在楼阁匾额上抒发着反清复明的思想。旸谷书堂、响月廊、朝爽台,发泄着大明朝被刀斧掠夺的愤恨。

延光阁

苏州园林里最大的水榭却在小艺圃,延光阁。水阁平直纤长,视觉上更是拓展了一泓碧水的空间。流连阁内看假山起伏、绿荷鲤鱼、水波涟漪,聊天品茗的姑苏老人何等惬意?

鸳鸯厅

拜石

姑苏人还有一地于诗情画意中喝茶、闲坐、白话、遛娃的绝佳好去处,清晚期修筑的怡园。

怡园,修建相对较晚,揽诸园之长,用复廊、鸳鸯厅、假山、水池、石坊等营造出布局自然、典雅毓秀的景观。园中广植栀子花树,花开时节,满园甜香,满目莹白。世人皆说园林有味道,那味道是书香是徽墨,是山清是水甘,是耦园爱情味道,是环秀旖旎味道,是艺圃草药味道,是怡园栀子花香味道。

百年前某个仲秋的一天,园主邀约全国各地琴技翘楚之人,在怡园内相聚切磋,盛况堪比金大侠笔下的华山论剑。论剑,寒凉入髓;谈琴,风雅怡人。享有“宫廷第一琴师”美誉的川派古琴家李子昭,“文人画最后的高峰”的吴昌硕,皆有作品纪念此雅事。“月明夜静当无事,来听玉涧流泉琴。”琴会有佳句流传至今,观之耳畔若琴声泉声鸣悠悠。那以后,“怡园琴会”成了琴友交流的固定活动。

复廊

旗袍女郎

园内,亭榭廊坊精美无俦,山池花木舒朗得宜,一道逶迤隽秀的复廊把园子分为东西两园,东园多建筑,庭院内缀太湖石、树木,一院一景,独坐坡仙琴馆廊下美貌旗袍女郎可是来自民国时沪上月份牌?又为何几分焦虑几分迷茫?

为了扩大空间感,分割东西两园的复廊上开着十二方漏窗,西园景色从各各不同的图案纹样中透过,假山池水、碧荷石坊迷离梦幻又真实生动,西园东望堂轩星罗恍若仙家。  

屋顶风景

一池故事

西园中置池塘,曲桥连廊衔接着主体建筑藕香榭锄月轩南北鸳鸯厅与假山。假山仿环秀山庄,洞壑摹狮子林,断崖丘壑、磴道奇曲、洞窟诡异。山上螺髻亭铺地砖皆碎,泄露着曾经峥嵘岁月。亭内俯视池中翠叶红鱼,亭台蓝天皆尽跌入水中。房顶另有别样风致,秀竹摇曳、瓦缝嫩草有人植有天生。碧梧栖凤馆至画舫斋连廊拐角处有一株巨大树木参天蔽日,不知道经历多久风霜,不知道书写多少故事。

怡园法帖

怡园诗意的栖居随处看得见具体表象,从屋顶到铺地,从转角到主厅,从石桌到花窗,从洞门到曲墙,从花草到巨树,更有廊壁上嵌有历代书法家王羲之、米芾等书法的刻石一百零一块,“怡园法帖”在苏州园林里有着崇高地位,顾姓园主真雅士也。

幽境常坐

“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大园林有大园林的好,小园林有小园林的妙,地处民居旧巷中的冷僻小园林更适宜思古寻幽安抚现世的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