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


投稿时间:2019年03月07日 投稿人:薪淇

金叶子

夕阳清水江,船家的木桨捞起一江碎银子,妇人的棒槌捶出半河金叶子。

清水江

清水江,名字众多,松桃县人呼她松桃河;茶峒人呼她为茶峒河;洪安人又呼她洪安河;还有清水江、流水河、母亲河等文雅的名字。

鸡鸣三省

江一边属湘西,一边属重庆,沈从文的《边城》写山城茶峒,只是那字字句句的罅隙里无时无刻不闪出洪安身影。啦啦渡船是洪安的;白塔没倒塌前在洪安,后来茶峒人重修;中寨在蜀地之境内;官道也是四川官道。就像翠翠是多个美丽女性的集中,《边城》地域背景是茶峒、是洪安,也是神秘湘西的某个地方。

老城墙

山城茶峒位于湘、黔、川三省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自古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小城青石道静幽,吊脚楼古朴, 白塔窈窕,古渡拉舟,鹭鸶翩然。文学家沈从文以茶峒、洪安为背景,成就脍炙人口的名篇《边城》。茶峒目下虽然更名为边城镇,又被打造成一脸功利的模样,却依然在角落里窥得见古老的痕迹,古北门孑遗一段始建清代城墙,大块鹅卵石砌就。几户建在城墙上的人家吊脚楼历史感深深,日头下柱脚影、树影深深浅浅的拥着古旧的清代城墙,不知相依多久,是否还能相伴?

高速桥柱下的官道

《边城》开篇:“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官道,几乎不可见了。高速路高高架起的柱子下,护河堤坝旁,茂茂野草里,荒芜的官道深藏着功与名。

茶峒,一个说法是苗族音译,译成汉意是:汉人居住的小块平地;另一个传说却更温情脉脉,说是不知年月的古拉拉渡的船夫收了过渡费后,把那船资购得茶叶,每逢边边场赶赶集日,船夫一早烧好满满一大锅热水,把茶叶放进如同深缸的岩洞中冲入热水、上盖木板,放葫芦瓢、长把竹筒,方便着过路的、行商的、赶脚的人解渴解乏,日子一久受益的人齐呼这里为茶峒。

小溪不小,发源地更是了不得,距此四十里外贵州省松桃县境内有名山梵净山,山幽林密,水系发达,于是清水江有了些佛家梵静的味道。

白塔

沈从文书中还写着:“翠翠无意间回头一看,见屋后的白塔已不见了,这一惊非同小可,赶紧向屋后跑去,才知道白塔也已坍倒 ,大堆的砖石凌乱的摊在那儿。”白塔倒塌了,虽然后来不断的重建,但是没有那个至朴温厚的老船夫,白塔已然不是边城人的白塔了。

茶峒码头

塔下单独的人家是拉渡的老船夫跟他名唤翠翠的外孙女,祖孙俩看守着拉拉渡船,他们淳朴、自然、忠厚、纯善是众多湘西人品质的集中表现。翠翠情窦初开爱上了英俊、正直、强壮、机敏的傩送,一段由乡情、亲情、爱情的情感纠葛由此展开了。书中写着清水江两岸的风情、人文、景致、民俗,过去百年后依然如故。

百年前,军人世家的沈从文从凤凰古镇到茶峒,服役于湘西靖国军。《边城》小说中在城墙上吹号的士兵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驻防茶峒的部队是当地的富商们支援军费,部队主要是保护小山城的安全,包括人身及财产,防范抵御附近山上真土匪,周边寨子临时勾结的地痞流氓们抢掠绑架,传说小兵丁们军饷颇为丰盈。据此可以分析出当年的茶峒是何等富得流油了。

洪安老街

江另一边与茶峒隔江而对的是古镇洪安,今属渝,当年四川地界。清水江水深流缓,水路交通发达。百年前天府之国的四川井盐、药材、烟草,秀山久负盛名的桐油又名秀油,经蜀道囤积于清水江岸的洪安村。由清水江经酉水河,入沅江后至洞庭湖畔的常德市。船在常德载满一船船的洋油、洋火、洋碱、洋纱、洋布等洋货原路回至洪安、茶峒,再从今天重庆当时的四川秀山县洪安入蜀。水路就是财路,船儿哪里是载着商货,那是一船船在耳边嗡嗡作响的现大洋啊!民国时期此风最盛,洪安这个原来仰望隔江山城茶峒的小小村落此刻兴盛起来,与茶峒比肩而立。

洪安古镇当年的商街今名洪安街,依地势而建石梯街,中间高依次向两边延伸,一端到边城街,一端到江边拉拉渡码头。

老街上居多时间里幽静无人,上学的孩子们也许还有下床气缄默无语走过。木格子花窗黯淡,简单的线条组成花卉,或是古雅的文字,寓意着福寿安康。窗口探出的半尺柜台,缄默无言的昭示这里曾经的繁华。晨昏寂静中似乎依然能听到蜀腔蜀调指挥人役声,搬搬抬抬的磕碰声,漫天要价着地还钱讨价声,火急火燎的算盘噼啪声。阳光正好时,会有学生们在此写生,那就算是热闹的时光了。

洪安民居

老街新生

洪安古镇没被过度开发,老街还是百年前的旧貌,有颓祀的老屋,坍塌后正慢慢归还给岁月。百年前这里的商贸经济要发达于茶峒,富裕程度从留下的房屋中可窥见端倪。老街上尚保存的四合院古民居,那封火桶子墙、石岩龙门、走马楼、无不写着湘西特色,还有最为奇特方方正正天井。高处望下,黑瓦覆顶大宅隐秘处,深藏着多少天人合一的希望,多少人间烟火的撩人,多少岁月风霜的轮回,多少闺房缠绵的情爱,多少仕途经济的谋划。

镇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是商贸起家的祝茂荣宅,现在被辟成刘邓进军大西南指挥部纪念馆。但是我的房东给了不同的说法,刘邓的第二野战军司令部是设在距码头更近一些的复兴银行内。如今看起来平实、宁静的小镇那时是紧张、严肃跟繁忙。滴滴的摩斯码连接着红色中央,连接着前线,连接着地下党。战马们飞奔而来、飞奔而去,传达着军令,大战在即,安逸洪安的空气似乎一触即发。此前更早的时光,复兴银行在镇上的开设,代表着财富,代表着繁华,代表着不凡。

清水江边古镇

房东杨永锋自幼生活在镇上,是位退休小学教师,每天在渡口载游客游江,美丽的妻子守了一爿小店,夫妻俩恩爱有加。杨老师文采飞扬,曾写过《游洪安边城古镇》古风诗,涵盖洪安所有景色:

秀山走来秀山行,迎着朝阳去边城。

从文笔下风光美,清水江边好风情。

清水江边停一停,诸君快乐游古镇。

走马楼阁方天井,深邃庭院岩龙门。

售货柜台梯梯步,石板街道临江倾。

红色渡口迎二野,复兴银行宿刘邓。

凤鸣如歌万民乐,九龙天上弄星辰。

晚霞亲抚象鼻嘴,流水放歌属古亭。

三不管岛赌气数,翠翠绿洲藏恋情。

入川古道无人知,国道高速车慢行。

游船载君揽胜景,渔火夜半点点明。

拉拉渡船民族谊,雄鸡一鸣惊三省。

我旅居洪安场时,杨老师拿出他珍藏老旧版本《边城》小说,工余时间认真的指点着书中跟现实比对地方所在,以及那里发生在书中的故事跟真实发生的事件。

三不管岛

紧邻祝家大宅的是万年台,仿古戏台,位于复兴银行对面。以前是乡政府所在地,一道封火桶子墙两面石门,与祝茂荣家深宅大院相邻,可惜的是毁于无名火,二十年过去了坊间对火灾依然颇有疑惑,火起时正是一个敏感问题被调查的节点,不能不让百姓们有各种猜测。因在着火灾地点在三不管岛连陆入口处,坊间又把火烧乡政府戏谑为:“区不管、县不管、市不管”新三不管了。

三不管岛,昔年不属于川、湘、黔三省任何一处,只因地域有争议三省皆不管,于是成悍匪、逃犯的天堂了,亡命徒们且躲一时是一时。到了清后期又成了附近村民们械斗打群架的地方。现在岛上花团锦簇、一片祥和,做着商业经营,雕塑着大佬二佬的塑像,接着不知何人又再接再厉的捯饬着翠翠岛,竖起翠翠的立像,好好一个文学人物,存在于人们想象空间里,可以遐想出千种静态、动态美,就这样被雕塑固定在实际的小岛里了。

洪安码头

国共合作桥

洪安镇拉拉渡口修建着红色小塔,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在此渡江,文革时期被写满了毛主席语录,称语录塔。拉拉渡船属洪安古镇所有,渡口相较茶峒也更为漂亮些。船儿过江,不用篙、不用桨、不用机器、一根钢缆横在江面上,两边渡口固定住,船夫拽着钢缆使船儿前行。我在洪安场小住的时候,每天都要乘拉拉船过清水江无数次。去茶峒赶边边场回语录塔下闲坐,听当地人摆龙门阵。这厢正说到热闹处左近突然聒噪声起,原来泊在渡口假寐的小船偷偷溜了。最早发现的却是黄狗们,镇上大黄狗多,不知道是不是翠翠家的。

 

《边城》中写着:“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作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地攀引缆索,让船缓缓地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目送这些东西走去很远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牵靠到近家的岸边。且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着,学母牛叫着,或采把野花缚在头上,独自装扮新娘子。”描写着豆蔻年华的翠翠,对新娘子的倾慕。也描写了川东山货、农产品从洪安入茶峒。茶峒的货源来自村民们过渡售卖,数量相较于洪安要少好多。洪安的商货来自于蜀地商人自家商号大宗的货物贩售,清末民初小村庄财富集聚程与明清时期已发迹的茶峒比肩。

晨曦微明,第一班渡船过江的不是赶边边场的买卖人;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不是走亲访友的亲戚客;是背着大大书包的小小娃儿,几个小女生搭伴,小男生独来独往,洪安这边过去茶峒读书,茶峒过来洪安这边上学。此刻最勤劳的人尚未忙碌,拉渡的老人已经默守渡船。拉渡船夫两人轮班,一位是洪安镇人,一位是中寨人。中寨,《边城》看中傩送要陪嫁碾坊的王团总的寨子,虽然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让翠翠傩送的爱情更加纯洁,但是对他成功的刻画让中寨的名声不由的尴尬起来,翠翠迷们甚至说起中寨来那眼底嘴角露出诸多不屑。至于茶峒古镇景区管理者,在江边修了一个崭新碾坊,就不知道是何种意味了,更有甚者他们正在临近洪茶大桥的江边修筑一道围墙,意图把江景遮挡住,实实与王团总行径如出一辙。

重庆人去湖南赶边边场

洪安老街本属于贵州地盘,是四川生意人在贵州的地面上建起来的商街,为了解决占贵州地方的矛盾,四川商人们在松桃县修路补偿贵州人,这段公案才算了了。

洪茶桥,命运多舛的桥,日本侵华时期,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此桥是蒋介石等人必经之路,始建作用是用于逃跑或者说是撤退。桥的建成方便了两岸人们的生活和的商贸流通。待刘邓大军挺近大西南时,洪安镇的财主们在桥上堆柴火、浇洋油,烧毁了大桥上的木质桥面,只剩水泥石材桥墩保存了下来,二野官兵用当地放木排到常德市贩卖的圆木搭浮桥过江解放大西南。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民党建设的桥墩基础上,政府又重建了洪茶大桥,当地人戏称桥为国共合作桥。

江雾

雾中清水江最为静谧,江雾升腾、远山迷蒙、缓缓渡船仿佛是突然出现,又仿佛一直都在,时间仿佛也静止了。

雨中远山被水雾亲抚,有些朦胧有些慵懒,一突儿水雾散去,青山清丽,倒映水中成一双。

晴日,阳光洒满语录塔,石阶上的小捣蛋书包背歪歪斜斜,影子更是趔趔趄趄。

夜晚,我独坐停泊的啦啦渡船上,江对岸茶峒的灯火阑珊处,一只不带些微桨声小船儿轻轻的飘过。通往三不管岛风雨桥下水声奔流急急,秋虫声几分激烈几分呢喃,仿佛与水声和鸣,却也不输气势。俊秀起伏的山很远又很近,黑黝黝的矗立着,遮挡暗蓝天幕。一瞬间感觉在巨大的盆景中。似乎眼前一切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倒像是精雕细刻、堆垒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