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白眉长臂猿


投稿时间:2019年01月15日 投稿人:冉冉129

                       

                             孤独的白眉长臂猿

 

 

       在高黎贡赧亢段的2万亩原始森林里,生活着白眉长臂猿一家三口,也是此区域唯一的一个“白眉”家庭。它们的活动半径至少有5公里,攀爬跳跃,来去无踪。

 

 

     白眉长臂猿是我国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基本分布在云南滇西的常绿阔叶林,高黎贡是主要区域。

     我与白眉长臂猿见面,不是偶遇,不是邂逅,是属于慕名的追寻。

2018年末保护区要对它进行一个星期的跟踪调查,我有幸加入其中去一睹它的芳容。

    30年前,一个雄猿和一个雌猿就出生在这片密林里,后来喜结良缘。这对夫妻20岁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猿爸爸猿妈妈每天总是形影不离地陪伴在她左右。这样,不知不觉中,女儿慢慢长大了,只不过身体一直较瘦弱。

    2017年这个家庭再次迎来一件喜事,它们的儿子出生了!一家四口幸福地书写着森林里的童话。

    但不幸还是降临了。因为一场疾病,它们的女儿在去年7月夭折了,让这对父母备受打击,一连数日坐在树上不吃不动,后来大概是为了儿子,才慢慢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生活在高黎贡的白眉长臂猿这个种群是很孤独的,整个高黎贡的种群数量不足150只,保山境内8万多公顷的森林里只有约100只,缩小到南片区的坝弯、赛格、百花岭、赧亢,约有27只。赧亢2万亩森林里,仅仅只有4只。在距离这一家三口10公里外生活着一只成年雌性白眉长臂猿。森林的不连惯性,加上人类的发展阻隔了它们种群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它们从不下地,只借助树枝移动,它的后脚掌进化到和前掌一样,已经不适应在地上行走。虽然保护区杜绝了采集、盗伐、偷猎、放牧等人为活动,但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小种群、周边社区保护意识缺乏等原因还是导致种群数量难以增加。专家认为:"栖息地破碎化,主要表现在人类的发展对自然生态的破坏,破坏了森林的完整结构。小种群主要表现在白眉长臂猿种群分布零碎,群与群之间相隔较远,加之一夫一妻制的生活方式,近亲交配及寻找配偶困难,造成后代生存能力减弱、繁殖性能降低。像赧亢这对夫妻女儿夭折的现象,可能跟近亲繁殖导致的抵抗力较弱有极大关系。极小种群的白眉长臂猿生理机能非常脆弱,如不加以重视,将面临灭绝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