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植物图鉴-如何用水彩绘制白色花朵
投稿时间:2019年01月12日 投稿人:botanicalart

植物学绘画大多是表现植物整年的生命周期,各部分例如花、叶、果不可能同时完成,所以每次写生时准确记录下颜色是非常重要的。拍摄的照片虽可以作为参考,但是跟植物的实际颜色相比多有出入。为了最终作品的严谨性和艺术价值,记录下调制植物颜色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应首先在纸上打好调色记录框,因为山楂的花朵是五瓣花,可以把它的轮廓总结成一个圆形,所以此次用圆形调色记录框。

工具:画圆尺,2H绘图铅笔,可塑橡皮
用红黄蓝三色调色法调出灰色(在画树枝的时候,可以用蓝橙两色调色法调出灰色)。花瓣很薄,所以要仔细观察其受光面和背光面,花瓣内缘和外缘,雄蕊花丝在花瓣上投影的冷暖。

骨瓷白色调色盘,拉斐尔貂毛笔调色
应准备一支大号价格相对便宜或者已经使用旧了,笔尖出峰不太好的水彩笔取色(因为貂毛笔价格不便宜,调色和取色都会磨损笔尖)。我比较常用的取色笔见下图-俄罗斯白夜貂毛1113型5号水彩笔。
因为画的是白色花朵,所以每一次取色用的水彩笔都要100%清洗干净,不能带有前一次画的颜料。我通常会准备大、中、小三个笔洗。大号用于第一次洗笔-把主要颜料洗净,中号用于第二次洗笔-保证无残留之前的颜料,小号是湿画法取水用的。
笔洗上面左边的纸巾是用来蘸干第一次清洗后的水彩笔,右边的纱布是第二次洗笔后蘸干使用的,确保无颜料残留。
调出满意的灰色后,可以从三色中,取出两色,调出介于原色和灰色之间的颜色。以便调整灰色的色温:在中灰中,加入黄色或红色可以调出暖灰,加入蓝色调出冷灰。
由于花瓣的灰色是比较柔和的颜色,花瓣的质感也是薄的。所以此次选用颜色亮度,在色环中居中,并位于灰阶5度左右的红、黄、蓝。
如果绘制对象是,树枝或干果等质感较硬的部分,我会选用明度较高的红黄蓝,调出颜色饱和度高的灰色。我很少直接用颜料里的灰色,因为这些灰色是厂家直接用黑色色粉和白色色粉,按比例调和出来的。是没有色彩倾向的灰色,不会有自己调出来的灰色干了以后色层那么丰富。(如何调出满意的灰色,之后会有单独的篇幅做介绍)

在取色记录框中记录本次所使用的颜料名称:
1、蓝
MG 190 Ultramarine Blue
美国格雷姆水彩 3系列 190号 群青蓝
2、黄
Rembrandt 210 Cadmium Yellow Deep
荷兰伦勃朗水彩 3系列 210号 深镉黄
3、红
Old Holland A343 Flesh Ochre
荷兰老荷兰水彩 A系列 343号 果肉赭
此次用到的水彩笔是Raphal拉斐尔8408系列0000号,000号,0号和1号
着色的纸张面积不同,应选用相应大小的水彩笔。在绘制雄蕊花药(粉色部分)我选用的是拉斐尔8408系列000号水彩笔。
山里红的拉丁名是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 major。在每次绘制新植物之前上《中国植物志》网页版输入拉丁名,可以查询到相关的植物信息和线描的图鉴。对于写生和理解植物的习性有极大的帮助。
文艺复兴时候的大师就说过:“我们画的是我们能看到的,我们能看到的是我们知道的!”所以,查询资料在先,动笔在后。可以事倍功半。
山里红花的雄蕊花丝在画的时候可以用较浓的颜色勾出轮廓线,再用蘸有干净水的水彩笔把边缘向内模糊掉。
雄蕊花药的粉色是用的温莎牛顿艺术家级水彩448号-歌剧粉,轮廓线和暗部用的是伦勃朗2系列366号-叮酮玫瑰色。

颜色每一层都要画的很薄,都需要用湿画法-先用干净的水把需要绘制的部分用笔蘸湿,之后再晕染上颜色。等每一色层彻底干透后再画下一层。

西方绘画最讲究的就是在2D空间表现出3D效果。在不能画花朵投影的情况下,想要在白色的纸上绘制出立体的白色花朵,是不容易的。在构图时,利用叶片衬托在白色花朵背后做背景的技巧,可以很容易衬托出白色花朵。

在最后一层色层画完半干的时候,可以用0000或00000号的的水彩笔尖,在花瓣内缘勾勒出有变化的细微的,不连续线条,来表现花瓣的厚度。(见上图放大部分)在花瓣的外缘用钴蓝色或者靛蓝色,沿着花瓣的走向画出它们在叶片上的投影,让花瓣显得更加立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