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 · 味道 | 食一碗苦槠豆腐,念一份大自然的恩赐
投稿时间:2018年12月06日 投稿人:独步天下du
﹏
沉默的冬日
一丝的暖意
一碗苦槠豆腐
比舌尖更长久的思念
﹏

苦槠豆腐
每到农历十月,也是苦槠树落苦槠子的时候,仿佛又闻到了苦槠豆腐的香味……
在新余农村有一种天然生长的野树叫苦槠树,材质坚硬,种子如毛栗可食。一般在秋末冬初成熟,自然掉落于地,可供人拾来通过独特的工艺做成豆腐。

苦槠树
苦槠子味道苦涩,却通气解暑,去滞化淤,乡人多用来做苦槠豆腐。据说杜甫穷困潦倒时,常拿来当饭吃,度过了不少挨饿的日子。
工业革命的浪潮带来了器械的便利,机器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大批量的生产。当传统的手作碰上机器的力量,手工制作日渐稀少。鹄山乡上塘村委71岁的潘欠秀老人几十年来一直坚守手工制作苦槠豆腐。

手工制作苦槠豆腐
苦槠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将一粒粒小小的苦槠捡回家后,通常是先放到太阳下爆晒,直到果子裂了口子才剥出里面白粉的果肉。将果肉倒进清水里浸泡去涩后淘净,放在石磨上推出苦豆浆。然后端盆舀进一口大锅里不停地搅拌,同时再加入少量的红薯粉,使得豆腐带一定的韧性。

捡苦槠子

晒苦槠子

剥壳浸泡

石磨磨浆
熬制是最考验耐心的一道工序,其过程需要用锅铲不停搅拌。倘若不是为着对家人的那份爱,又有谁愿意守着锅,为你把一锅浆熬到凝结。

大锅里不停搅拌
随着大铁锅温度的升高,粉浆的混合物不断凝结,此时不停搅动,使其凝结均匀,又不至焦锅。等到大锅里的苦豆浆沸腾,已经溅成了微红色的胶液,这时必须趁热舀进一个大盆里冷固。

倒出冷却
熬煮好的浆自然冷却之后,就成了一块一块半透明的苦槠豆腐。加满清冽的井水,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

一块一块半透明的苦槠豆腐
尽管已经是物质丰富的年代,但苦槠豆腐对于不少新余人来说却仍有着特殊的意味,每逢此时节仍有乡人要拾苦槠子,磨好,做上一顿美味的苦槠豆腐。
试想,在满桌的大鱼大肉间,若有一碗光滑而微透明、散着涩香的苦槠豆腐,那一定是一道最具特色的菜肴,一道最吸引目光的风景。会让你久久回味,沉浸在那浓浓的清香之中。

散着涩香的苦槠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