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古镇
投稿时间:2018年11月30日 投稿人:薪淇
镇远古镇,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名镇,四周大山环围。蜿蜒清澈舞阳河,以扭腰翘臀“S”形妖娆穿城而行,北挽府城,南携卫城,远观颇似阴阳鱼相拥的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古镇被轻视了,她现存的规模、过往地位、历史文化说是古城也不为过。

镇远古镇

镜中楼阁

镜中楼阁

深情依依

印象舞阳河
镇远自秦昭王设县开始至今已有两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七百多年。镇远既是黔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要冲,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明弘治年间镇守镇远的某位太守曾有“欲通云贵,先守镇远”之说,此言此后被史学家、军事家们认可。

在水一方

卫城墙
卫城厚厚高高的城墙现在被行人权充步道,墙边建起排排居民楼,花木扶疏中老奶奶打理着花花草草。行人相对而过,烽火狼烟、战马勇士却已随时光远行,寂寥垛口生长小草跟绿苔。更为寂寥的府城墙在石屏山上,日复一日迎候朝霞夕阳。

太极

舞阳河畔有人家
旖旎舞阳河,古建筑、古码头摩肩接踵,河畔人家居多客栈,檐下垂下串串红灯笼,如少女自生的腮红几分羞怯几分活泼,河中摇曳着像是俏理云鬓。青碧的河水,翠黛的山,临河楼房街瞿路人,白云蓝天尽数倒影河中,一时间说看不清现实画境、虚幻蜃楼。水中的一叶小舟,被主人包裹上棕色苫布,像是卷起的棕榈叶,随性漂浮。红灯浅嫣、碧水轻柔、群山雅重、白云高洁,蓝天清澈,唯美又质朴。在河边随佛性音乐练太极的男子,屡屡被游人问起是不是景区安排,男子浅笑:“这是我的生活,每日练上一阵,跟他人安排毫无瓜葛。”

夜色撩人

调色板
入夜后舞阳河灯光渐次亮起,白日娴静少女成长为妩媚熟妇了,天空远山隐逸而去,沉沉暮色中灯们风情万种亮起艳红,墨色的河水霓虹、灯笼画出金色红色,似乎是彩色的画盘,偶尔有船经过,点点光华在墨色中间点上朱砂痣。阳光下寂静无声的河畔,此刻人声鼎沸起来,歌声、吆喝声热闹到嘈杂喧哗。沿河歌厅、酒吧、饭肆、舞场霓虹闪着妖冶的光,深怕被忽视后寂寞了,店门口的灯拼命的眨着妩媚的眼睛,若是能甩出芳香的手帕,之后定是紧随一声:“先生女士们,进来玩吧。”

舞夜

祝圣桥
古镇古建筑集中处,在祝圣桥周围。祝圣桥建成历经了明清两代两百多年,中间无数磨难,坊间流传着张三丰真人施法力助智慧的匠人们建桥的故事,法力之说可信可疑,但是传说佐证了建桥不易。古桥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雨流水、车马踩踏,依旧坚固如往昔,虽然现在已不是入黔必经路,却还是游人旅者必到之地。

青龙洞
过桥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有天然的山洞,有人造的楼阁,有俗世的香火,有仙家的遗留。青龙洞紧贴石壁而建,楼阁随山势或飞檐或翘翼,溶洞口有建筑,建筑里藏溶洞,更有悬崖、步梯、藤萝、桌椅似人工似天然,融合巧妙浑然天成。青龙洞最高处俯视舞阳河,是优美过目不忘的弧度。祝圣桥、魁星阁、河对岸人家、河中泊舟,像在安静睡眠中。

万寿宫一隅

完好无暇的台沿
青龙洞建筑群中一组建筑是万寿宫,当年江西商人们在此聚集的地方。建筑有江南风格,封火山墙四合院,考究华美。但是最为让人流连的是戏台雕饰,三面雕着不同的图案,正面台沿镂雕着《杨家将》的故事,透过保护罩上的灰尘,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不一,服饰精致,利刃闪着寒光。细细看去竟然无一损坏者,他们如何躲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又如何在大自然的风刀霜剑中孑遗?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群雕实实十分幸运顽强。“劫后余生”看到完整木雕后我的第一感觉。

歪门邪道

小巷
古镇街面店铺林立,向石屏山脚绵延的老胡同里深藏古民居。“歪门邪道”是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之处,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斜道。此做法为风水高人的指点,也隐财不露富的意思。胡同,因此不规则延伸着。青苔柔草密密的掩藏着老屋的墙根,又蔓延到铺路青石板缝隙中。小巷四通八达把古民居连接在一起,各户人家既关联着又疏离着。青石青苔的巷道的下面是设计精妙又绝对隐秘的排水系统,雕刻铜钱图案的铺墁,并不只是好看还有实际用途 ,下雨时路面积水由此泄漏到地下排水管。晨曦微明,有老者担豆腐桶路过,于是窄窄斜斜的小巷里溢满豆腐香。阳光正好,有祖孙俩经过,于是阳光照不到的巷子幽深阴影里有了变声期的说笑。

青黛民居
巷道狭长深邃,随山势按风水而建婉转曲折,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各种名头的小巷像是叶片上的脉络丝丝连着古镇,组成了古镇。漫步小巷豪气迎面的是商贾大户傅家大院,转弯抹角处是转弯抹角式的建筑杨茂兴大院,门楣上书“西台世系”高官府宅全家大院些许流露着门阀贵重感,院子呈三角状的两湖会馆教科书般演示着因地制宜,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陈叔连住宅虽不古老不华贵却有镇远特色,也被列入保护住宅范围。古民居,既不如中原宅院那么华丽,也不似少数民族建筑那么朴拙。莲花三戟雕刻,官宦人家的平生追求;大象图案,反映了明清缅人骑象过镇远;如意门窗纹饰,表达着希祈事事顺利思想。古宅,或两进,或三进,建筑装饰迥异,体现了宅主人的经济实力和审美情趣。

豪宅
老房子大多建于明清两朝,这些建筑是明代镇远屯军后,大量来自中原、江浙等地的军属纷至沓来,她们带着爱情、带着温情、带着柔情,也带来了各地的建筑文化与信仰,于是身为贵州苗夷地区的镇远成为一座摩登崭新的移民城市,民居因而也别于周边少数民族建筑。有北方四合院建筑风格、有苗侗吊脚楼建筑风格、有徽派江南建筑风格。镇远古镇的先民们在建筑中实现了中原传统建筑文化与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有机结合,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他们起屋造舍依山傍水、随山水而居。江南毓秀、北国佳丽、徽商千金、中原女儿们至此在苗疆开枝散叶、安居乐业。

猪槽井
小巷内古井遍布,样貌不同。有的似喂猪的猪槽,有的四四方方,有俯身可取的浅井,也有深达余丈的吊井,老井不枯不溢无一例外供奉神只。猪槽井光影叠叠,水清冽冽,几分仙气几分出世;四方井井壁、井台、井栏、围墙皆是青石打造,明代建成后至今日极少维修,水源自石屏山,是巷内居民生活主要用水,日积月累一侧井栏磨的薄薄的,记录下辛劳。井多水甜,派生出好多酒坊、豆腐坊,空气中酒香豆腐香肆意冲撞着路人的嗅觉,只是此等无礼让人心生愉悦。
小巷尽头是石屏山,沿石阶上行,可见舞阳河畔古镇全貌。可惜的是美好的早晚时段,更高更美的地方被围圈起来,然后铁栅栏上锁头把门。山上可至的处俯瞰古镇,但见青砖黛瓦、高封火墙、飞檐翘角、灰白墙面,有关镇远的是色彩淡雅淳朴。青龙洞在古镇的风景绝佳处,古镇维拥着青龙洞,青龙洞护佑着古镇。湘黔铁路上绿皮火车呜鸣穿镇而过,逢着秋日的早晨,几缕耶稣光懒懒的抚上黄叶树,那灿烂的叶子,在朝雾中散散淡淡的不甚明丽。

晨中古镇

天色已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