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千户苗寨/朱平
投稿时间:2018年11月12日 投稿人:朱平518
编辑老师:传不了照片,请帮助解决一下。谢谢!
西江千户苗寨
朱 平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赋诗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的雷公山麓,距离县城36千米,距离黔东南州州府凯里35千米,距离省会贵阳市约200千米。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西江千户苗寨所在地形为典型河流谷地,清澈见底的白水河穿寨而过,苗寨的主体位于河流东北侧的河谷坡地上。千百年来,西江苗族同胞在这里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在苗寨上游地区开辟出大片的梯田,形成了农耕文化与田园风光。
西江千户苗寨属亚热带湿润山地季风气候,年降水量约1300~1500毫米,年平均气温14~1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清凉宜人。
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在建筑学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反映苗族居民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民族心理,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形势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出于改善村寨风水条件和方便居民生活考虑,多数苗寨在村寨附近建有风雨桥,以关风蓄气和挡风遮雨。西江以前有风雨木桥,主要有平寨通往欧嘎的平寨风雨桥和南贵村关锁整个西江大寨风水的南寿风雨桥。由于是木质结构,几经修复又被洪水冲毁。2008年西江修建的风雨桥有五座,是连接大寨和西江中学的弓形水泥风雨桥、主道一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大寨对面的也薅寨二号及四号弓形水泥风雨桥、连接南贵弓形水泥风雨桥,由于以前的风雨桥的建造属全木式结构,容易被大水冲垮,现所修建的风雨桥全采用水泥和木材的混合结构,使得风雨桥的坚实性和抵御洪水的能力大大增加。
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吃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与东进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在涿鹿地区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位,"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而往西南迁徙的苗族先民则与楚人和睦相处,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
西江千户苗寨境内河流长度为16.8公里,流域面积为65.39平方公里,平均比降45.7%,最大洪水流量455立方米/秒,最枯流量0.25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为1.84立方米/秒。探明的矿点:开觉和白水河硅矿各1个,主要含砷、铅、锌等。开觉矿点可供开采50年以上。其他自然资源有森林资源和水资源等,境内森林覆盖率85.15%,有植物杉树、松树、枫香树、板栗树、青杠树、樟树、茶子树、映山红等居多。桂皮、木姜、杞木、杜仲、五倍子等几百种树种和药材、果树、茶树等。
西江千户苗寨,蚩尤的家园
朱 平
在黔东南有一个仙境一样的村子,
座落在江边徒峭的崖壁上。
咆哮奔涌的江水是这个村落的血脉,
腾云飞雾为这个村落歌唱。
这里的吊脚楼依山靠壁攀岩而上,
这里的石阶路曲折蜿蜒直达峰巅山梁。
夜幕降临,
岩壁上万家灯火辉煌。
曦光初现,
八哥鸟用嘹亮的歌喉欢送红领巾走向学堂。
咚咚锵锵,
打米糕的木锤在古老的石板街上敲响。
游客队队,
拉开一天的喧閙风光。
这就是西江千户苗寨,
一个神奇秀丽的地方。
在黔东南一丛刀尖锋刃般的山崖上,
生活着一群崇白尚黑的老乡。
他们呼吸着终年不息的云烟雾霭,
嗓音是哪样哄亮。
他们吮吸着山泉溪水,
肤色润泽面庞明亮。
男子服黑衣妇女爱银妆,
黑与白演绎出多彩的绝唱。
他们自称是蚩尤的子孙,
青龙是他们的偶像。
他们向往中原,
向往黄河的雄壮。
他们离开黄河长江,
足迹遍及云贵川藏。
他们离家太久了,
盼望兄弟们欢聚一堂。
在中华的绝唱中,
有一篇诗史雄奇悲壮。
炎、黄与蚩尤,
同胞兄弟治世开疆。
逐鹿中原,
战至天睧地荒。
炎、黄争得祖居北方繁衍,
蚩尤被杀子民背井离乡。
五胡居北,
南有苗羌。
苗羌之地,
水洪山荒。
洪荒为大地植被本色,
蚩尤的子民崇尚自然安祥。
千百年生生不息,
铸就青龙潜伏腾翔。
北黄龙南青龙,
中华部落始终挺直着龙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