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慵懒满腹才情的女子


投稿时间:2018年11月05日 投稿人:LaVie古月

                初遇大理

     于我而言,旅游更像是我与自然以及当地民俗的“激烈碰撞”。或许是生活在城市的缘故,我不爱城市钢筋水泥般的牢笼,也不追求各地的美食。在我看来,各地的城市大同小异。我偏爱山河大海,宁静村庄。我也曾躺在草原看过星空,在塞外大漠看过斜阳,看过大海的汹涌,也尝过雪山的神秘端庄。我极力地想挣脱这个牢笼,,不让头顶的高楼遮住我仰望星空,不让拥挤的车流阻止我脚踏实地。我想看各地的风景,想见不一样的人,这是我的目标,我始终为此努力着。

                                    喜洲  

       来大理旅游的大部分都是住在古城里面,而我却独爱这静谧的喜洲。我是七月份来的大理,刚下飞机的那一刹那,一阵凉爽的风袭来,给了我这来自江南的游子一个温柔的拥抱。我抬头看着头顶的云海翻涌,看着四周的青山环绕,我告诉自己“这便是我心心念念的大理”

       我是傍晚来到喜洲。了望远处,云海翻涌,夕阳穿插其中,覆盖在远方的山顶,山脚是喜洲人的村庄 。云,与山,与夕阳,与村庄,构成了一幅极具层次感的画面。这便是喜洲的日常吗?我充满“嫉妒”的想着,我极其羡慕喜洲人能独享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若把古城比作热情的大家闺秀的话,喜洲便是似水的小家碧玉了。有人爱大家闺秀的开朗端庄,我却独爱小家碧玉的温婉娇羞。个中滋味,不足与外人道也。

                                    垂钓

                                     洱海

        有人说来大理必要来洱海,我知他们爱的或许不是这一汪湖水,应是这水与山与人的相互衬托吧。“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若是诗仙李白见到这洱海之景,或许会常驻于此,忘却他那满腔抱负吧。我热爱这样的生活,当一钓鱼老叟,清晨踩着露水出门,傍晚带着鱼竿,撑舟而归,生活在诗里。这是我曾梦见的生活。

       我来洱海的时候,洱海周围的客栈已经全部停顿整业了。随着旅游的开发,洱海水也不复当年的清澈。上关风,下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关于洱海还有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洱海边有一间茅草房,里面住着一户渔家,常年累月出海打鱼度日。

洱海里有条大黑妖龙,为非作歹,时时掀起恶浪,打翻渔船,危害乡亲。渔民们有海不敢进,有船不能划,有鱼不能捕,只好将渔船晒在海边观音老母看到这情况,就从天空中扔下一只闪闪金光的金盆子。盆子上面系着一条金链条,就用这条金链子捆住大黑龙,把它镇在海底。从此,金盆在洱海里变成一颗定海明珠-----金月亮。每到天上的月亮从东方升起,洱海底的金月亮也放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出名的洱海月。

                                    大理古城

       我虽不甚喜欢大理古城的喧闹,但来到大理总归是要来看看的。大理古城始建于明朝,是南诏王国的新都。随着大理旅游业的发展,大理古城的商业气息也越来越浓,人头拥挤,开店摆摊的都是外地人居多,早已没有老城的内涵了。让我想找一些老城人聊天,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生活的愿望也破灭了。

                                   白族阿婆

       这是一位白族阿内(白族话里奶奶的意思)这是我在扎染坊见到的奶奶,她正在挑着线头,一旁的人正在展示着大理传统的扎染技术。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扎染古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扎染一般以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为原料,染料主要是植物蓝靛(云南民间俗称板兰根)。
             在滇中偏西的地方,坐落着一座如诗如画的小城。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与苍山洱海相伴。白族人用他们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地耕耘。我羡慕这样的生活,平淡中找寻生活的真谛。而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活着。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