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巷—太湖第一古村落
投稿时间:2018年09月03日 投稿人:薪淇
“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此碑联为唐寅在其恩师墓前挥泪而作。能让闻名明代遐迩后世的桀骜才子,有此至高赞誉的“文章宰相”是明正德年间内阁首辅王鏊。
王鳌弟子不单有唐寅,还有文徽明、祝枝山等人,四大才子三人出其座下,可知为师者的才能韬略。今日之人听闻唐寅之名,不知王鳌其人,但是在江苏省苏州一带,王鳌的名头任由风雨洗涤从明朝到如今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

紫石街晨

长长青石板巷
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陆巷村,是英武殿大学士王鳌的出仕之地,也是他的归隐之处。村内紫石街上宽石铺面、小青砖围侧,栅板店铺林立,古味浓郁,但是三元牌坊还是最为耀眼。牌坊既是王鳌的荣耀,也是陆巷的荣耀。三元,古代科举制度中连中三元是极其稀有的小概率事件,而王鳌先生在乡试中取得第一名“解元”;随后在礼部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中文章才学本为当仁不让的状元郎,因主考官的私心,被屈降为“探花。”乡人耀其学问、鸣其不平、慰其家人,在最是繁华的中心商街上立起三座牌楼广宣此事。
如今,牌楼下依然是热闹街市,晨曦中邑人们售卖自家小菜,老妪挽着篮子挑选心水青嫩,明代街市跨越五百载雨霜延续至今。只是此刻的小热闹跟当年的洞庭东山商帮财势无可比拟之处了,几百年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陆巷村码头驿道肩摩毂击、深巷大院花团锦簇,占尽人间风流。至今可以追寻当年财富遗迹是洋龙公所的存在,洋龙公所是如今的消防队,一个村内有此项公共安全组织,足以窥见繁荣时期的陆巷是何等富裕无两。

从适园湖光阁

惠和堂

怀德堂暮云
陆巷村内王鳌的故居《惠和堂》,保持着苍老原貌。高大正厅梁柱用粗壮的楠木构建,千年不腐。大厅精致的方砖片片碎块说着深深沧桑。王鳌不仅少年盛名,更为人刚直不阿,在朝为官不与奸佞同流合污,在野为民不闭门自艾,积极推动着家乡文化发展。他的故居建制可以看出,其人为人正统端严,中规中矩,但是檐下瓦影、墙角绿竹、还有静观楼前照壁的砖雕功力讲究寓意深刻,稍稍泄露着主人之风雅。宰相大人喜爱交友聚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等皆是其座上宾。花园、花厅,更多以朋友聚会考量。建造惠和堂时所剩建材另建一幢怀德堂,由王鳌后裔居住,怀德意味感恩先祖之德。

寒谷渡
王鳌在苏州一带有大量的掌故,陆巷村更处处留下他的身影。寒古渡,在现在村口处。古老的渡口默默记录着宰相的足迹,少年时出东山求学出仕,中年时归东山辞官隐居,后来的再出东山,壮暮之年又被正德帝宣召为首辅,出山归来皆是寒谷渡深情拥抱、依依挥别。渡口虽有拥有大量财富洞庭商帮的出出入入,也有其他从此出仕之布衣高官名臣,可到底出山一词源于王鳌,东山再起一词恰恰对应王鳌,邑人皆以出东山为出仕的兆头。
怀古堂是王家祠堂,王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不同于其他祠堂的阴郁压抑,王家祠堂有正式严谨的厅堂,另建有休憩之用小小粒园,“粒”细小米粒、盐粒,意指园小巧而精致,迎门太湖石、墙边红枫跟花门构成一幅图画,尚未进园已感美景无限。

遂高堂
王铨是王鳌的弟弟,有颇似其兄才华与刚直,曾被任命为杭州知府,但其经审时度势未去赴任,转向商场财富积累甚众,在家乡大兴土木建造府宅。王鳌在与他通信中赞其洁身自保。府邸名遂高堂即是出自兄弟俩通信的言词。

惠和堂
宝俭堂墙外青砖小弄,落满了合欢花。伸出墙头的枝丫上满是粉嫩小扇子,在无风湿润空气中颤巍巍闪动着,香味儿遥遥袅袅飘荡。广玉兰花瓣儿不时落在行人肩头,旧旧萎黄形状如同小小的瓢,宛若在人们耳边悄声说盛开似白玉雕凿的花朵挹满瓢秀色。
陆巷村却也远远不止王氏一家人,陆巷即是六条巷弄,村人传说:北宋末年,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南宋叶、王、金、姜等六位战将见此处面水背山、风光宜人,遂将族人安顿于此以避战祸,辟建了六条巷子的小村落,希望此方土地爷能护佑家眷安居乐业。

东山名门望族叶家高墙深院
村内官拜一品大员更不止王鳌一人,宝俭堂是宋左丞相文学家叶梦得故居一部分。宽房大屋、高墙窄弄深处是颓祀的宅院,“钟兰蕴玉”的粹和堂为陆巷村最大的厅堂建筑群,现保存完好仅剩一幢门楼和一厅堂。粹和堂是洞庭东山叶氏祖宅,叶氏一族从南宋年间定居东山陆巷,历经数百年历史,从幸存精雕细琢的建筑中所折射出来的家族文化内涵至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粹和堂背靠陆家山,山体上的花园部分已不复存在了。枇杷林中厚厚的落叶下,藏着花铺地的遗痕,整块青石雕出的井沿跟旁边的同一石料铺地,泄露着当年粹和堂的气派不凡。青苔下的石阶一梯梯向上延伸着延伸着。而黑白斑驳的墙面可是写给世人的绝笔信?独艳的门楼,孤独幽怨的伫立,美丽的砖雕花把古意跟精致传递着。

钟兰蕴玉门楼
叶氏为东山名门望族,历代名人辈出。单丞相就出现了两位,而高官不计其数,文人更是辈出。着书立说者有之, 为官清廉者有之。清朝晚年的叶潘轩,其人为人正直,廉洁奉公,政绩卓着,壮年病故,民国政要林森、孙科、宋子文、于右任和杜月笙等名流皆尽前往吊唁。
日本人入侵中国,东山没遭到抢掠破坏,也得益于叶氏后裔的倾力保护。当年粹和堂叶家六公子曾留学日本并在日本执教多年,后返回故宅颐养天年。六公子名字无考,邑人皆呼其为六爷。日本鬼子占领东山队伍的最高长官恰巧便是叶六爷的学生,暴虐的日本侵略军对老师却非常尊敬,并请其出任日本人设立的一官职。叶六爷不顾亲朋极力反对顶着汉奸的恶名,出任伪乡长,条件是日本军需遵守其约法,不许其动东山一草一木。当年,日本人在东山的恶行并不甚着,而且对当地老百姓也算尊重,此为叶六爷极力斡旋之德。抗日新四军在东山活动期间,他多方为队伍提供军情,配合掩护共产党地下活动,将部队伤患藏匿粹和堂中。新中国成立后,因叶六爷当年曾殚精竭虑保护过东山人民,保护过新四军,所以并没有受到像其他地主一样的处置,只是最终叶六爷还是在文革中被批斗致死。

颓祀中的粹和堂
叶氏族人解放后举家离开陆巷,现已分散于世界各处。当年只有叶六爷留下来看守古宅,随着叶六爷离世粹和堂顿失主人,变成一座死寂空宅。叶氏,一度曾辉煌兴盛数百年的封建大家族在东山销声匿迹了。此后,粹和堂被没收为公有,陆续有无家可归的人入内居住,深宅大户内的井栏、砖花、照壁、月门只留下对前尘往事的刻骨回忆,墙角的枫藤慢慢长满雕檐翘角,瓦当上的花纹已被青苔覆满看不出原貌,窈窕静谧的花瓶门旁鸡鸣狗叫,落下的枇杷果覆盖着湖石假山基座。
明月夜的陆巷,寂静温馨,微光透出的民居菜香犬吠婴儿啼。只是高墙幽巷中或许你可以听见一声有关陆巷的叹息,有些意味不明更有些意味深长;又或许你瞥见一道幽怨的眸光,那可是怀念大宅过往的富丽风光,那可是深藏着凄苦岁月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