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佛何崔嵬 缥缈云霞间
投稿时间:2018年08月28日 投稿人:彭怀月
每当夏秋晚晴,落日的斜晖把南川南部的层层山崖映染得金碧辉煌,远远望去仿若一尊金身大佛交射出万道霞光,给人山即是佛、佛便是山之感,异常壮观而美丽,当地人见此景象便以“金佛”来命名这座雄伟奇特的山。

远眺金佛山
山野之中隐藏的俗与雅
金佛山又名金山,古称九递山,由大娄山山脉自贵州延伸而来,是我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金佛山由金佛、箐坝、柏枝三山等108峰组成,主峰风吹岭海拔2238米,为大娄山脉最高峰。南宋中期着名的地理总志《舆地纪胜》对其以“广高不知其几里,遇晴霁则祥云覆其上,绝壁如银色,人视其色之昏明,以候晴雨”的描述,来展现这座大山的非凡之景。

山势叠嶂的金佛山
既然“金佛”是因山似大佛而得名,那“九递山”这个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在山名当中,“递”字通常含有有升降变化之意,“九递”即山有九层、九折、九峰,重峦叠嶂之意。至于此山为何是“九递”,在老百姓的口中便成了流传千古的神话传说。
相传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触怒了镇江的水龙。于是水龙联合其它八条神龙,与李冰父子对抗。九龙兴风作浪,但最终还是被打败了。在都江堰竣工的那天,李冰的儿子二郎神将九龙用锁链锁于大山之上,令其不得随意行动。有一日洪水暴发,李冰父子出视水情。水龙借洪水之力挣断锁链,并救出其他八条龙,试图东山再起。九龙奔向三峡,想堵塞夔门,截住江水,令蜀中变为沧海,淹没二郎庙。二郎神发现九龙逃脱后,立即沿途追来。此时二更已过,九龙已到南川地界。如果九龙天亮前到达三峡,夔门被堵,将水漫全川。在这紧要关头,二郎神设计擒住了九龙。
二郎神正要斩杀九龙时突然观音菩萨现身。观音告诉二郎神,九龙与佛门有缘,有朝一日,懂得圆满佛祖自会前来接引。经观音点化,九龙就地生根,自成一峰。九龙的躯体变成了九个梯次巨大的山形,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九递山”。九龙苦苦修行,感悟佛法。也因九龙功德,此地常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一千多年后的一天,一位云游的诗人在天生桥上蓦然回首,只见大山顶部一直被云雾遮掩的高处,竟是一幅阿弥陀佛与观音菩萨示显净土的巨幅画面,于是随口吟出:朝看金佛山,幕看金佛山;金佛何崔嵬,飘渺云霞间。

金佛山西坡云海
“金”是人间贵重之物,“佛”乃天堂超凡之人,金光似佛光,金山如佛山,一俗一雅、一浮一庄,在这座山上合二为一,互为依托。性情之人,放纵与山野之中,天下大道亦大彻大悟;清静之佛,高居庙堂之上,世间万象也了然于心。也许这就是金佛山的精神与灵魂所在。
飘在云间的诺亚方舟
有人用“飘在云间的诺亚方舟”来称呼金佛山,听起来颇有几分新鲜之意,若是了解金佛山地貌和地质的人,便知这个称呼极为准确形象,不到十字便把金佛山的自然奥秘总结的一览无余。
“诺亚方舟”这艘能够容纳陆上各种生物的大船,在大洪水灾难来临之时,使得舟上的一切幸免于难。在遥远的地质演变中,金佛山就为许多植物就充当了诺亚方舟的角色,在山海巨变中,许多在别处频临灭绝的珍稀物种都得以保存下来。
金佛山既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同纬度喀斯特地区物种最丰富的地区。在号称“植物王国”的西双版纳,共有4000多种植物,而在金佛山目前已查明的植物资就有59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92种,一级保护的有银杉、银杏、珙桐、光叶珙桐、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金佛山兰等12种,珍稀濒危植物47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的12.8%,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除开植物,金佛山还有还有动物354科1461属217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55种,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颊黑叶猴、金钱豹等9种。金佛山在生物多样性表现出的卓越行和非凡性,得益于其自身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环境。

春天的金佛山,生机盎然
金佛山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的华中地区与西南地区的交界部位,也是我国三大植物自然分布中心之一的“鄂西-川东植物分布中心”。从地理位置上分析,它不仅位于东西植物分布的过渡地带,也处于南北植物分界的边缘地区,是众多野生植物的自然分化和分布得交汇之地。再加之金佛山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长期受太平洋和印度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水热充足,生物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金佛山超过1900多米的巨大海拔落差,使得金佛山受不同高度的水热条件组合,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从沟谷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逐步上升到低山针叶林、中山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山顶的竹林、灌丛以及草甸,形成了立体垂直分布,生长于不同环境之下的众多生物都能在此寻觅到身影,有些甚至是金佛山独有的物种。

被誉为“金山五宝”之一的古杜鹃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中国广大的地区被冰雪吞噬,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动植物灭绝。而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因为隆起的青藏高原及位于盆地北面的秦岭、大巴山等边沿山脉的掩护,重庆地区第四纪时的气候为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金佛山地区的植物也由此躲过了这一次灾难,部分濒危植物因而得到较好的保存、繁衍和发展,所以金佛山又被称为“植物的避难所”,这就与前面所提到“飘在云间的偌亚方舟”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山海巨变造就的喀斯特
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世上万事万物皆在不停地变化当中,金佛山亦是如此。层次分明的台原、犬牙交错的峡谷、融会贯通的洞穴、意象无穷的云海……金佛山的一切都讲述着沧海变桑田的故事。它是人与佛共生的精神世界,更是自然演变的亲历者。
时间回到距今6亿至2.7亿年的古生代时期,金佛山及四川盆地周围广大的地区属扬子陆台一部分,称为四川陆台,属于较稳定的地区,但仍在这段时间内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海浸,大部分时间都表现为一片温暖的浅海,类似于今天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的地中海。四川盆地第一次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开始,延续到3.7亿多年的志留纪,不断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除了西部的龙门山地槽继续下陷外,其余地区上升为陆。2.7亿年前的石炭纪末,发生范围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为海洋占据。
在后面的地质演化时代,金佛山在内的盆周地区便从海底升起成为了陆地,随后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又将这一地区大幅抬升,并开始新一轮的剥蚀、侵蚀和溶蚀作用。这一系列地质变迁造就了今日金佛山地区典型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嵌在石灰岩中的大量海洋生物化石就是山海巨变的亲历者。目前全国已探明的面积最大的生态石林“山王坪”以及纷繁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便是其杰作。

金佛山高海拔洞穴
金佛山的天然溶洞分布广泛、星落棋布,无处不在。从海拔2000米左右的古佛洞、仙女洞、黑风洞、金佛洞,到山脚的大宝洞、桃源洞,说得出名称的就有近千个溶洞,还有一些不知名和无人问津的溶洞,更是数不胜数。
在众多的溶洞中,以位于机身睡佛肚脐上的古佛洞最为着名,雄大幽深,洞中有山、有河、有坝,洞中有洞,层层交错;有钟乳倒垂,形态怪诞的烟云洞、大宝洞、黑风洞;还有传说七仙女坝留下的仙女洞;还有直下千尺,幽深险怪的金佛洞;还有老龙洞、明佛洞、桃源洞……故清嘉庆十一年,学者周伯寅在《前游金佛山祀》中写道:“奇则有蛟龙之宫,有仙圣之馆,有木石羽毛之异,有风雪雷雨之灵,而唯其险也,则往往为人迹所不能到此”。
金佛山山势雄奇秀丽,景色深秀迷人。峰谷绵延数十条大小山脉,屹立100多座峭峻峰峦。狮子口、甄子山、指拇山、猴儿山、香炉山,天工玉成,惟妙惟肖;桥河坝、龙骨溪、八渡水、两河口、大垭口等深沟峡谷“一线天”,雄险奇绝;还有高耸屹立的鹰嘴岩、转转岩、穿鼻石、千佛岩、观音岩;还有形态栩栩如生的石林、石笋、飞来石、金鸡石、佛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