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悠悠 鹿鸣呦呦


投稿时间:2018年08月14日 投稿人:三笑窥情

 

       一个赤日炎炎的下午,我与朋友于零陵乡村作田野考察,觅湘桂古道遗踪残迹,幸甚之至者,不期邂逅呦呦“鹿鸣”,遂与村人谈古今,与朋友拂残碑,归后又搜索古籍、剔择史料,于是援笔成文,略抒己意。

(一)鹿鸣呦呦:一个宗族的人文史

        鹿鸣塘,即零陵区梳子铺镇鹿鸣塘村。2016年,合村并乡后,该村由原白竹塘、坪田、世豪和鹿鸣塘四村合并而成,村名保留原鹿鸣塘村之名。

为什么以原鹿鸣塘村命名新合并村,我好奇的探问。一般而言,命名之因,或依自然山水之势或依姓氏家族之望或依物产声誉之名,或依军事交通之需,等等,“鹿鸣塘”之名究有何特别之处?该村研究村史族史的蒋崇武介绍说,“鹿鸣”二字出于《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它描绘的是空旷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食草,呦呦鸣声,此起彼应、和谐悦耳的场景。“鹿鸣”也常用作古代宴会上的喜乐之歌。他告诉我们,鹿鸣塘之名,源于本村始祖凤梧公之父伯泰公的堂号。族谱记载,伯泰公“燕都顺天府宛平县人”“有勇略善奇谋”“明永乐朝,职授留守卫千户,奉命征江西,闽贼闻风遁走”“勅封武德将军,移镇建昌,爱其山川清秀,遂家焉”,伯泰公在江西抚溪建有将军府鹿鸣堂公馆,其公馆也因他的声望而成为当地文人武士聚会、宴饮、娱乐的场所。

         其次,也是因始祖凤梧公对江西抚溪家乡的纪念而定名。该村始祖“壬四郎,字凤梧,号赐谷,原籍江西鹅公颈,明永乐年间筮仕粤东,历任旋归,性好游玩,道经永经愚溪,卜居新塘角,转迁鹿鸣塘”。据说凤梧公沿溪游玩时,发现大兴山附近山峰极似家乡笔架山而安家山下何家村旁,为纪念家乡而将此地定名鹿鸣堂,并将屋前水井起名鹿鸣井,时井边有鱼塘。他说,凤梧公迁居于此,历600年繁衍,不断开枝散叶、辐射周边、遍布全国,形成一个呈网状分布、数以万计的蒋氏宗族。据族谱辈字考证,目前已知永州宁远、广西全州、兴安等县许多村子的蒋姓亦由此迁往。可见“鹿鸣塘”地名史就是蒋氏迁居史。

      最重要的是,村名与蒋氏宗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相契合。从始祖凤梧公字、号、性格和经历来分析,字“凤梧”,寓意情趣高雅、品行高洁;号“赐谷”寄托经世济用、齐家治国之志;“筮仕粤东”表明是个典型的“学而优则仕”,学识素养不同一般;“性好游玩”,表明其向往林泉,喜欢寄情山水的田园生活。两相对照,可见蒋氏始祖凤梧公的精神特质与地名所表达的人文内涵是一致的。再从凤梧公其后20余代的发展看,蒋氏宗族能人辈出,人才济济。查阅蒋氏族谱《缙绅录》,关于“太学生”“登仕郎”“知县”“山东主考”“经历”“驱粤匪有功、赏顶戴花翎”的记载非常丰富,可以说代代有不少为官之人,我们在村里看到一对散落在田野间的拴马桩,可作为旁证。村里老人说,以前村里有一把将军刀,重100余斤,村里成年男性常作强身健体之用,可惜1958年献出来炼钢了。尤其是“太学生”“国学生”“邑痒生”屡见不鲜,表明“耕读传家、诗书济世”之风一脉相承,这个地名史就是蒋氏的人文史。

     由此看来,以“鹿鸣塘”命名新村,一方面因为它历史悠久,另一方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的一种人文价值和精神,对于我们现在传承和弘扬有现实而深刻的意义。

(散落村里的一对拴马桩

(二)古村风貌:一方乡野的历史蛩音

       听之入味,思维也天马行空起来,蒋氏先祖凤梧公先是“卜居新塘角”,他是怎么发现“鹿鸣塘”的,为何以此作为“转迁”之地,“鹿鸣塘”究竟有何值得终生托付之处?

       1992年版《零陵县志》载:愚溪“发源于梳子铺大古源,流经沈家铺、排龙山、西塘观、高林桥、双济桥、钴鋂潭,于柳子街注入潇水,流程41公里。”据驴友测算,从愚溪步行7个小时可至大古源。而大古源与鹿鸣塘则地理位置毗邻,约1个小时路程。由此,在路程不远、或骑行或徒步用时不长的条件下,“性好游玩”“道经愚溪”的凤梧公沿溪而上,一路游玩,发现“鹿鸣塘”,便在情理之中了。仔细观察该村地形,村前双龙汇首,屋后大兴朝天,左边金鸡觅食,右边三多祝寿,整个像一只仙鹅安窝于田野之间,山峰呈仙鹿鸣叫、鹤凤来仪之状。村里介绍说,谱书上记载有“鹿鸣八景”:罗盘汩汩涌清泉,南乾灵峰佳话传,千载神人参北斗,双龙汇首步云天,石门化险兴白竹,奇洞幽深驻福仙,楚霸遗踪今尚在,朝阳飞凤舞翩跹。村内两水逶迤,地势平坦,田野肥沃,四围青山,确实是一派田园风光。从“转迁”来看,凤梧公是因爱其山水而迁居,也证明鹿鸣塘是能慰藉其思乡之情的山水形胜之地。

      沿村缓行,细细观察全村风貌,感觉古味犹存,古风依旧,宁静而自然。原鹿鸣塘自然村现存民居约建于清初期,大约有300多年历史,为湘南民居建筑风格,因为残破散落、不够集中,难以显出视觉上的冲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