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徽州:味是故乡浓,徽味无穷
投稿时间:2018年03月27日 投稿人:背包客的笔记
黟县,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它是徽州六县之一。徽州自古以来就以诸多历史悠久的”徽文化“为人们所熟知,徽菜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个资深吃货,每到一个地方我总会对当地的特色美食产生浓厚的兴趣。徽菜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徽州的自然环境为传统徽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此次来到这里自然不能放过这次机会,走进西递的街头巷尾,闻香古镇寻味徽州。
徽菜起源
从古至今,徽菜都是徽州文化的典型代表,江南饮食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除了徽州地区,其实那些所谓的"徽菜"都不是八大菜系中徽菜的真正代表,真正的徽菜只有徽州地区才有。想要品尝徽菜发源地的徽菜,一定要到黄山、绩溪和婺源才能品尝到。






徽菜特点
众所周知,徽菜注重“三重”,即重色、重油、重火攻,所以人们往往以为徽菜违背了当今的健康理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三重”是徽菜的表现形式,是烹饪方法而不是本质,原汁原味才是徽菜的本质。重色并不是多放酱油,而是指的重调色之功;重油也不是指的多放油,而是指的徽菜讲究调味之功;重火功指徽菜讲究巧控火候,注重调质之功。人们常说的徽菜重味,也不是指的徽菜偏咸口重,而是徽菜注重“酸甜苦辣咸”的五味调和。正式这些技法保证了徽菜注重原汁原味、浓淡适宜的菜系口味特征。







徽菜文化
徽州历来人文荟萃、文风鼎盛。在以学进仕、以文垂世的思想下,"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丞相"、"兄弟翰林"、"四代一品",都出现在徽州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徽州向有"娇儿不娇书,娇书如养猪"的说法。要考官,是要走出徽州的,而徽商是行商,通过各种水道走向全国各地。以致于很多外地人,一查三代、四代都是祖籍徽州。徽州人,十三在邑守家园,十七在外闯天下。这种传统至今还存在。








【徽州毛豆腐】
徽州毛豆腐可以算是皖南山区最独特的风味小吃了,也因为《舌尖》的缘故毛豆腐在全国又火了一把。毛豆腐表面有长寸许的霉菌丝,形如白色的茸毛。徽州毛豆腐大多都是单独煎吃,用油炸后用笋干做汤,也是一道鲜醇可口的徽州名菜。


这道菜其实就是指的野生的山蕨菜,野生山蕨菜是黄山有名的山菜,可以做鲜吃,也可以盐腌,还可以干制。鲜食吃的时候大多都是烹炒或者做汤,盐腌制成腌菜也非常的不错。无论用哪种制作方法,不变的是黄山蕨菜的鲜香可口。

尾
徽州还有诸多美食,例如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等名菜。在西递虽然我没有品尝到这些大鱼大肉玉盘珍馐,但是口中、心中已是洋溢着满满的徽州味道,以及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徽州文化,它们流进了暖暖的胃里,运化吸收,滋养了生活的底蕴。对于徽州人来说,这是家乡的味道,炊烟袅袅,味道留住了芬芳记忆。游子漂泊,少年求索,繁忙的生活不能夺走我们对家的眷恋。又见炊烟,思念缱绻,味是故乡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