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而复得苴却砚: 最古老的“新砚种”
投稿时间:2018年03月19日 投稿人:背包客的笔记
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始于汉代,它是文房四宝之一。古代以笔蘸墨写字,笔、墨、纸、砚四者密不可分。砚虽然在"笔墨纸砚"中排在最后,但从某一方面来说,却居领衔地位,所谓"四宝"砚为首,这是由于它质地坚实,能传之百代的缘故。中国四大名砚的称号始于唐代,它们分别是端砚、歙砚、洮砚与红丝砚。后来宋代澄泥砚兴起,今日称之为四大名砚的是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加上红丝砚,应是五大名砚。事实上,中国古砚品种繁多,远不止此,如松花石砚、玉砚、漆砂砚等,在砚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而我现在要说的是一种集四大名砚优点于一身,最古老的”新砚种“——苴却砚。
苴却砚的由来
苴却砚,是中国名砚之一,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传统苴却砚于民国初期失传,我们现今所熟悉的苴却砚实际上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被誉为"新品苴却砚之父"的罗敬如先生找寻石源并带领弟子重新开发的新品苴却砚,由于其色彩丰富,又被称为中国彩砚,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它的石材产于中国西南攀西大裂谷金沙江沿岸(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大龙潭乡境内)的悬崖峭壁之中,此地古称"苴却",所以称之为苴却砚。


苴却砚是攀枝花的一张名片,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就位于攀枝花仁和区仁和镇的路歇桥,它是大河流域的文化地标。博物馆以苴却砚台外观为设计原型,包括了多功能展厅、综合展厅、精品陈列厅、名家展示厅、艺品鉴赏厅以及苴却砚石展厅6个展厅,收藏了1600多件苴却石作品。
苴却砚的历史传承
苴却砚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早在汉魏时期砚石产地归徽州的蜻蛉(今大姚)所辖,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疆,五月渡泸水的地方,就是现在砚石矿山附近的古拉窄渡口,并在这一带安营扎寨。兵将就地取石磨兵器时发现石质细润,并制作砚品供军前使用,诸葛亮在此喜得七星砚。










苴却砚的艺术特点
苴却砚的石质细密腻滑、莹洁滋润、抚之如婴儿肌肤,扣之声音清越铿然,视之文理清秀。砚石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碧眼、青花、金星火捺、眉子、金线、银线、绿膘、黄膘、玉带膘、鱼脑冻等数十种。用苴却砚石制做的砚台,有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历寒不冻、耐磨益毫、呵气可以研磨等优点。








苴却砚之最“千砚工程”
”千砚工程“是由攀枝花太阳鸟文化传播公司历时三年创作出品。共计一千方精品苴却砚,分为百儒、百诗、碑帖、帝王、龙凤、百花、百果、百兽、百景、百鸟等十个系列,每个系列一百方。






尾
中国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无论什么时候这种世代相传的美德都要继续流传下去,也正是这些笔墨传情,薪火相传的民族传统,才让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流芳百世,待后人瞻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