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好日子


投稿时间:2018年03月16日 投稿人:无量山小石头

2017年11月12日查永章、张玉香等跳菜队驾着查永章家刚买的小车到景东县安召村委会白石头村参加李超、蔡冬丽婚礼跳菜表演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2017年11月12日查永章、张玉香等跳菜队驾着查永章家刚买的小车到景东县安召村委会白石头村参加李超、蔡冬丽婚礼跳菜表演

初冬,走进彝乡南涧各村各寨,随时处可听到唢呐声和“南涧跳菜”的音乐声,彝乡群众正在忙着筹办家中的喜事,到处呈现出一派喜人的景象。而公郎镇自强村委会黄草坝村的查永章、张玉香夫妻二人也更加的奔忙了,带着他们自己的跳菜队忙着走村入户给办喜事的群众“跳菜”增加他们的收入。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南涧跳菜”是南涧无量山、哀牢山一带彝族群众举行喜庆、婚丧等活动时必不可少的一种习俗,堪称“东方饮食文化之一绝”。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南涧跳菜”“跳”进英国皇宫中,“跳”上了春晚。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今年41岁的查永章和37岁的妻子张玉香是南涧县小有名的跳菜队员,也是公郎镇自强村委会黄草坝村跳菜队的队长。出生于农村的他们过去一直在家靠养猪养牛、泡核桃、采茶叶收入来维持生活,温饱倒是不发愁,但日子还是过得艰难。2007年村中罗银亮家儿子结婚办喜事特邀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鲁朝金等四人请来跳菜,看着他们“跳菜”开心还有收入,就想说不定我们也能跳呢。顿时间,从小在父辈们的影响下,对彝族文化耳濡目染的查永章、张玉香夫妇,对民间跳菜和打歌产生了狂热,铁了心向鲁朝金请教,开始拜师学艺。从此,他们更加爱上了跳菜,只要哪家办事,他们都会用心记,学着跳菜。同时与无数民间“高手”对弈切磋。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查永章、张玉香夫妻跳菜队一下子火了起来,成为人人皆知的“跳菜”高手。如今每个月都有10多场“跳菜”,纯收入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有4000多块,生活自然好过了。“现在还有很多家排着队请我们跳菜呢!”张玉香乐呵呵地说。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参加跳菜队后,每个月最低可收入2000多元,到十冬腊月每个月可收入4000多元,家庭支再也不用愁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公郎镇自强村委会黄草坝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罗加喜激动地说。又苦又累又不挣钱,种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这是传统农民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查永章、张玉香夫妻二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改变了这一状况。他们还给邻居培训并纳入自己跳菜队,带领他们到楚雄、丽江、景东等地的各村各寨进行跳菜表演,按每人每场次最低150多元计算,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近3000元。目前已有近30人参加了他们的跳菜队。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让查永章、张玉香夫妻二人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振兴乡村的决心。“我们只要跳得动一天会一直跳下去,特别是十九大这一政策给我们吃了‘定心丸’。”他们说,他们将放手大干一场,把自己村打造成跳菜村,带动更多村民和他们一起“跳菜”增收致富,成为带动彝乡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一对跟着一对跳,姿态各异,有用头顶、手托

近年来,为传承、保护、挖掘非遗文化打造南涧跳菜升级版,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南涧还开展了“五个一百”即:培养百名跳菜艺人,培训百支跳菜队,打造百个跳菜名村,搭建百座跳菜舞台,扶持百家跳菜名店。目前,全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1人,其中国家级1人、省级8人(已故1人)、州级10人、县级42人;有州级民间艺术大师 9人,农村跳菜队50多支。

两人一边跳着舞步,一边做着各种怪相,其动作幽默滑稽,舞姿轻快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