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奇的贫民街区
投稿时间:2018年03月15日 投稿人:以人为本
卡拉奇(Karachi),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也是全球第二大穆斯林城市。
巴基斯坦的全称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1947年,印巴分治,大量的穆斯林逃往巴基斯坦,印度教徒则迁往印度,因此造成了超过1500万人的人口大迁徙。如今,依然有部分穆斯林生活在印度,也有少部分的印度教徒生活在巴基斯坦。

卡拉奇北部的一处贫民街区,居住区位于被临街的一圈平房围起来的空地上。这是一个多宗教融合的居住区,由穆斯林,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组成。贫民区的窝棚大多数用木棍和布搭建而成,再拿石块压住布边,所有的窝棚都沿着两条土路搭建。

在居住区旁的一处广场上,有用木棒搭建的简易蹦床,供孩子们玩耍,在广场的另一边则堆满了当地居民捡拾回来的一些废弃物。

板球是贫民区的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之一,这个在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贵族运动,在如今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已经成为了从贵族到平民皆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在居住区的外围有一条商业街,这里是周边居民们做生意的地方。

卡拉奇曾是巴基斯坦的旧都(现在的首都位于伊斯兰堡),如今是该国最大的金融中心。巴基斯坦许多北部地区的人会选择南下卡拉奇谋生。

卡拉奇也是信德省的省会,大部分居民为信德人。当地的官方语言为信德语和乌尔都语。但作为多元化的大都市,这里吸收了来自北部地区的普什图人和中部地区的旁遮普人,他们一起在这里谋生。多民族和宗教多样性成为卡拉奇贫民街区最显着的文化特色。在贫民区的街道上你会听到信德语、乌尔都语、普什图语,甚至还有印地语。

位于街道旁的一处手机卖场里,一位南下谋生的普什图人开了一家手机维修店。这里销售的手机大多为中国品牌中低端系列的手机,想要买国际一线品牌的手机则要去南部的卡拉奇市中心。

这位普什图人每月的收入为17700卢比(约合人民币1100元),养活着妻子和两个孩子。这对于整个贫民街区来讲已经是很高的收入了。所以他家住的并不是窝棚,而是砖块搭建的平板房。
巴基斯坦人热情好客,这里的居民朴实善良,对于中国人,更是友好,在贫民街区也不例外。同样,贫民街区也是巴基斯坦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和奋斗的缩影,它包容了从自全国各地来卡拉奇打拼的异乡人,也是呈现卡拉奇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