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座聚奎塔
投稿时间:2018年03月14日 投稿人:渝龙
听说塔洋有座聚奎塔,已有400多年历史。一大早,乘一路公交车,前往塔洋。
1-塔洋乡村
进入塔洋地界,宛如漫游热带蔬菜水果博览园。车道两旁,沉甸甸的香蕉,粉绿的番石榴,肥硕的椰子果实,青翠欲滴的小扁豆,还有青菜椒、绿藤菜、红番茄、紫香茄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2-塔洋椰林
3-椰子熟了
3-椰子熟了
3-椰子熟了
3-椰子熟了
走进塔园大门,巍巍高塔映入眼帘。几团层云,挡住了初升的晨阳,逆光中,虽然塔身灰暗,看不清塔体细节,宝塔屹立,直指苍穹。随着浮云移去,宝塔淋浴在了金色阳光之中,更显器宇轩昂。
4-宝塔晨曦
几位刚祭拜过古塔的当地人给我说起了古塔往昔。明万历年间,知县卢章主持建塔。是夜,卢章梦见一青衣,口喻“造七级浮屠,子民安,人才出。奎塔插天连甲第”。得梦中高人指点,次日,卢章请来画匠,口授梦境,描绘成图,让工匠照此修筑。完工后,此塔取名为“聚奎塔”。
5-聚奎宝塔
“聚奎”,聚集奎星之意。奎星,其意有二,一是奎宿,二是魁星。奎宿为28星宿之一,魁星为北斗七星之首,后来,民间将二者合一,统称为奎星。奎星,是主天下文运的吉星,又名文曲星,象征吉祥如意、功成名就,倍受天下文人所敬仰、敬奉。
走近聚奎塔,景仰历史杰作,我不得不由衷钦佩古人的奇思妙想和工匠精神。塔洋靠近大海,海洋气候多变,时有疾风骤雨。聚奎砖塔屹立在平原旷野之中,没有大树遮掩,没有高山依托,历经四百年风雨,没坍塌没倾斜,依然如故,古风犹存。其建造品质,可谓上上乘。
6-宝塔雄姿
聚奎塔呈八角形,上下七层,从其建制而言,当属佛塔。佛塔,梵文音译即浮屠。七层佛塔即七级浮屠。佛家认为,七层佛塔是最高等级的佛塔。
聚奎塔是一座楼阁式砖石空心单塔,高约20米。抬头仰望,七层八角砖塔,每层每个角都有砖雕斗拱。斗拱,是中国发明的特殊古代建筑构件,由斗、拱、昂、枋四部分组成,并用色彩美化,以作为身阶地位的象征。聚奎塔是用青砖垒砌而成,无需斗拱承重,设斗拱,也许,一为装饰,二为彰显等级。
7-宝塔斗拱
据史料记载,聚奎塔前曾有观音堂和文昌阁。塔洋古为会同县治。清《乾隆会同县志》收录过明代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诲所着的《聚奎塔铭》:“塔巍巍,星聚奎。来东海,镇南陲。......”可见,聚奎塔在当地人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聚奎塔旁,有一块青石碑,正文为《会同县新城记》,由会同县辛酉科进士王显先书。碑文记载了明嘉靖二十九年,会同县城始筑土城墙,隆庆六年再建砖石城的往事。《会同县新城记》石碑置于聚奎塔园内,有助于世人了解那段历史。
建造聚奎塔身,使用的是本地青砖,并用糯米浆加石灰粘合而成,这也是明代砖石结构建筑通用的施工方法。南京明代城墙,如聚宝门城墙(即中华门)就是用这种工艺建造,至今坚固无比。
8-塔园风光
聚奎塔是中空砖塔,内设盘旋砖梯可到塔顶。古代,兴“二月二”踏青节。塔洋周边一马平川,城内百姓春游,登高望远,必会首选聚奎塔。邀三五友人,攀上塔顶,从塔窗放眼,可尽览百里山川如画美景。
史料记载了如下往事。乾隆年间,太学士王元吉捐资维修塔顶;民国11年,琼东县长王大鹏在此主持增修庙宇、凉亭;1958年,有人提出用砖塔做高炉炼钢铁,因民众坚决反对作罢;1973年,台风毁庙损塔,琼海政府立即拨款修塔;1994年,琼海文管部门积极申报,聚奎塔获批“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扩地保护。四百年间,正因为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倾注心血,聚奎塔虽饱经风霜,仍古风依存。
海南是国家确立的国际旅游岛,各地正在积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旅游产业。琼海也是如此,除了博鳌会展旅游外,乡村旅游、海岸旅游、风景旅游、红色旅游等等方兴未艾。
塔洋古城与聚奎古塔,有如此厚重的文化历史,如能得到深入挖掘、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努力打造,可为海南增添一处文化旅游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