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丙中洛
投稿时间:2018年03月13日 投稿人:海的相思
丙中洛,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北部,一个被称为人神共居的地方,也有人称其为上帝散落在人间的桃花源。她静默地坐落在怒江边上,十座神山围绕,遗世而独立。
丙中洛原名为“碧中”,藏语意为“藏族村”,傈僳族又在原“碧中”的基础上加上“洛”的音,意为“箐”或“地方”的意思。丙中洛全乡共有怒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等10多个民族,是一个三教并存和多民族共居的地方。二十世纪初,随着基督教的传入,丙中洛几个民族中兼有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喇嘛教、基督教在这里共存,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在这里无比的和谐包容。



丙中洛往前走,过朝红桥右转,沿古老的茶马古道走约二三公里,有一个称为“怒江边上的小瑞士”的村子,叫雾里村 ,也称翁里、伍里,到过这里的人都称它为“瑞士田园风光”,这里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小村落。这里风景如画,怒族人的木屋错落有致的矗立在怒江边田野上,伴着袅袅的炊烟,静谧和谐如油画般的风光美得叫人窒息,每到做饭时间,村子里面就袅袅升起阵阵炊烟。雾里村三面环山, 一面环水,初春时节,山上树木葱茏,云雾缭绕,薄薄的晨雾笼罩着袅袅炊烟的小村庄,咆哮的怒江水到了这段峡谷 ,水流也由湍急变成缓缓地流动。只有30多户人家的怒族山村,屋前屋后都是成片的绿油油的小麦,一座座木屋就象是散落在绿色地毯上的积木,伴随着天气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斑斓效果,令人遐想连篇。
秋那桶是云南沿怒江前往西藏的最后一个村庄,属丙中洛乡管辖。在怒江地带,一般来说,凡称为“桶”的地方,便是怒族、傈僳族聚居地,在怒族语中,桶就是“和平、平安”的意思,事实上,这一带还分布着普米族、白族等少数民族,是名副其实的多民族聚居地。在村子闲逛,我们遇到了织怒锦的大妈,翻修木楞房的小哥,他们的热情和包容,无不让我们这些外出的旅者感动。



秋那桶的特色是自建木屋,称为木楞房。木楞房四壁用削皮后的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楔一根根一层层垒摞而成,屋顶则用木板铺盖,然后在木板上盖上石板。木楞房的搭建,采用简单的榫卯结构,不需要胶粘钉钉。木楞房没有承重柱,所以也不需要挖基坑垒石脚。由于建造工艺不复杂,往往是一家一户不需要外人帮助,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建起一间房子,而且新房建好就可以居住。再有一点,这样的木楞房搬迁也很方便,只要将木楞房的每根楞条分别前后左右编好序号记在楞条上,拆了异地原样重搭就成。
丙中洛,一块从未被开垦的桃源之地,遗落人间,却不染尘埃,远离一切喧嚣。丙中洛,一个南方的神秘之地,一个绞尽脑汁用文字也无法摹状之地,一个典型的人神共居之地。我们来到怒江,来到雪山脚下,聆听了怒江水的喧嚣,欣赏雪山的巍峨,见证大峡谷的壮丽,感受少数民族的善良和淳朴,这种记忆是一辈子都无法忘怀的。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每一个旅者的心情都一天天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只有在离开高原时,才能在一天天的回忆当中闪现,我相信高原的灵光已经在我的心中永驻,且永生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