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湿地 大都市旁一隅滩涂 变化中的鸟类庇护所
标签: 基础地理

和大多数人的感受一样,我第一次去崇明东滩湿地观鸟时,面对茫茫芦苇荡和偶尔飘过的形只影单的白鹭,默默地自问自答:“鸟呢,鸟类保护区怎么没鸟呢?”这沮丧之情一直持续到回程的路上,就在一行人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时,一队大鸟伴随着一阵鹤唳飞过。司机刚刚把车子刹住,我们就兴奋地冲了下去。举起望远镜望去,一群鹤犹豫地降落、起飞反复了多次,才最终停在了水田里,20来只鹤一字排开,因为距离不远,双筒望远镜里看过去竟能感到不小的气势。
想要在东滩近距离地看水鸟,必须得掌握潮汐规律。虽然通常鹤和其他水鸟大多都在海边的滩涂上活动,但是每逢大潮时,它们会飞到为了围垦滩涂而修筑的大堤内,在芦苇荡中的水塘、水田、湖泊等地带活动。如果在这时候去这些地方,一般都会有机会近距离看个真切。
当然,你也可以到围垦大堤以外的广袤滩涂去看鸟,不过你得花上个把小时深一脚浅一脚地越过草滩和潮沟,才有机会看到水线边上那些如粒粒芝麻的水鸟。实际上,无论你是否愿意冒着深陷泥潭的危险前去观察它们,它们都会按着季候的变化年复一年地出现在那里。因为崇明东滩所属的长江口湿地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众多水禽重要的越冬地。
千百年来,长江自青藏高原滚滚而来,在其与东海海潮的相互激荡之下,泥沙不断淤积,形成了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和九段沙几个面积巨大的江口沙岛、沙洲及众多的浅滩、暗沙。这些地带拥有着类型丰富的湿地,包括光滩沼泽、潮间沼泽、河口和浅海水域、河流湿地、湖泊湿地5种自然湿地,以及水塘、水田、水库3种人工湿地。这些不同类型的湿地为种类繁多的鸟类提供了优良的觅食、活动和繁殖场所,从而让它们组成的共同体——长江口湿地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鸟类庇护所之一。在长江口湿地的滩涂,不管是全球极危的勺嘴鹬,还是迷途而来的斑胸滨鹬,凡在“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区迁徙的鸻鹬类,在这里几乎都能看到。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