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庆江津到湖北宜昌
这里有长江流域最密集的军事遗迹群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10期 作者: 郑骁锋 

标签: 基础地理   工业地理   交通地理   

或许很多人没想到,从重庆江津区到湖北宜昌市的长江沿岸地区(被专家称为广义的三峡地区),历史上战争发生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很多战争甚至改写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历史走向。一些历史人物如刘备、诸葛亮、陆逊、王濬、张献忠等,都曾在这里进行过留名青史的军事行动。这些区域至今还存有无数军事寨堡、关隘遗迹,向后人诉说着诸多惊天动地、悲壮豪迈的隐秘往事……
三峡大坝蓄水后,白帝城就成了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它位于重庆奉节县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为东汉割据蜀地的公孙述所建。着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曾登临过白帝城,留下大量诗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诗城”的美誉。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古代,白帝城一直被视为东控荆楚、西扼巴蜀的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先后建立过扞关、江关、瞿塘关等军事关隘寨堡。公元222年,刘备伐吴,败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下辖区),被迫退至白帝城,临终前在白帝城把儿子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这就是《三国演义》里有名的“刘备托孤”片段。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王正坤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位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圣迹: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到苏轼、陆游、范成大,多个朝代的顶级诗人都曾来此吟咏。然而,如今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座诗情丰沛的文化重镇,历史上却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军事寨堡。

由于三峡大坝蓄水,我们现在看到的白帝城,只是原来的一座庙。历史上的白帝城,是一处占地面积近2平方公里、规模宏大的山城防御体系。今天在白帝城,考古工作者至少发掘了3座不同时期的军城遗址,出土了铁雷、铁箭镞、铁矛、铁镦、铜弩机、礌石、火药等大量文物,显示这座以诗闻名的古城,在军事上的地位绝不亚于文化。

三峡地区古代军事遗迹分布图
资料来源/《长江三峡历史地图集》
自古以来,三峡地区就分布有密集的险关、要塞。其中寨堡作为一种军事聚落,与城镇、关隘等共同组成了三峡地区的空间防御体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峡地区战乱频仍,借险置塞成为普遍现象。宋代是三峡地区第一次大规模修筑寨堡的时期,主要是为了控遏西南夷。到了清代,为对付白莲教,朝廷再次大规模在三峡地区修筑寨堡。

由白帝城过瞿塘关,再由瞿塘关顺长江而下南津关,李白笔下那段轻盈的航程,顿时变得剑戟林立、烽火连绵起来。这一段,正是着名的长江三峡,也被称为峡江。

如果从白帝城逆长江而上,一直到重庆的江津区,长江沿岸的军事遗迹也还有很多。可以说,从重庆江津区到湖北宜昌市,这片包含长江三峡在内的区域,分布有长江流域最密集的军事寨堡、关隘群。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马宏杰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