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辫状水系 水、沙与生灵的壮丽编织
在辽阔的长江源区,辫状水系是高原上一道道壮丽的景观。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西侧为羌塘内陆湖区,西北部为昆仑山脉,南部为唐古拉山,东北侧为巴颜喀拉山。这片半封闭的高原腹地水系纵横,河流地貌可分为高原冲积河型、丘陵坦谷河型和高山峡谷型。其中高山峡谷型受两侧山体控制,河道紧缩收束。另外两类河道则宽阔游荡,多股分汊水道在数不清的大小沙洲间摇摆迂回,分分合合,相互交织。岸边眺望,河道如巨大的渔网;以更大的视角观察,河流则如同姑娘长长的发辫,称之为“辫状水系”,真是形象。

辫状水系:长江源区的特别舞台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4500米,幅员辽阔、水系纵横,可划分为北源楚玛尔河水系、正源沱沱河水系、南源当曲水系以及干流通天河水系。除了湿地、沼泽、湖泊外,辫状水系是长江源区一道常见的壮丽风景,也是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斑头雁等诸多生灵的生命舞台。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超4500米,幅员辽阔、水系纵横,可划分为北源楚玛尔河水系、正源沱沱河水系、南源当曲水系以及干流通天河水系。除了湿地、沼泽、湖泊外,辫状水系是长江源区一道常见的壮丽风景,也是藏羚羊、白唇鹿、藏野驴、野牦牛、斑头雁等诸多生灵的生命舞台。
多年来,我奔走在辽阔的长江源区,因为种种原因,到访过不少辫状水系。它们分布在长江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以及通天河干流和支流上,或大或小,或长或短。
其中,支流当曲、楚玛尔河、尕尔曲辫状河道随着山形地势的高低宽窄而变化,基本呈藕节状,收紧一段又释放一段。长江干流的辫状河道则主要分布在沱沱河和通天河上段。沱沱河全长约360公里,80%以上的河段为辫状河道。通天河全长800多公里,有300公里左右的辫状河道。通天河到青海玉树曲麻莱县城以下后进入高山峡谷,辫状水系便消失了。
责任编辑 / 陈惊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