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云纱 岭南水土孕育出的丝中贵品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09期 作者: 朱千华 

标签: 工业地理   

中国是丝织品大国,地域环境的差异也让丝织品呈现出了不同的样式。在岭南,香云纱就是在独特的地理环境下诞生的丝品,有“丝织品中的黄金”之称,但这样的“丝中贵族”在成形过程中却要经历各种“低贱”造作。香云纱广受追捧,尤其受到宋庆龄、张爱玲等知名女性的青睐,在一些反映民国年代的影视剧中,香云纱更是尽显女性之美。时至如今,香云纱这项古老的手艺又有了新发展,其能否引领未来中国丝织品的新风尚呢?
在香云纱的晒场上,一匹匹莨绸铺展在青草地上,远远望去,如同一幅巨大的泼彩画卷铺满大地,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最初的香云纱只有黑色与棕黄色两种颜色,现代印染技术让香云纱的花色不断丰富,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香云纱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和纯手工染整工艺的真丝面料,其制作过程要经过“三蒸九煮十八晒”,晒莨需要有宽阔的草坪和充足的日照,这样颜色才能染得牢,受日照和温度的限制,晒莨只能在每年的3月—11月间进行。而晒莨只是香云纱复杂制作工艺的一个环节。

过风生凉:岭南地理环境中的香云纱

香云纱是夏天的恩物,代表了岭南人与大自然相处的一种智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能养出一方风物。岭南地区地处亚热带,炎热潮湿,蚊虫众多。为了适应这样的自然环境,当地人在衣食住行方面可谓煞费苦心,岭南地区棉、麻、葛、竹等植物十分丰富,人们利用当地物产发明了各种布料。古代没有空调,岭南的夏天骄阳似火,人们挥汗如雨。有没有一种衣料,穿起来很凉爽?直到香云纱的出现,才使得岭南服饰在解决凉爽的问题上出现了转机。为什么香云纱穿起来有凉爽的感觉呢?这与其染整技术中的两种关键材料有关:薯莨和河泥。

薯莨是一味很好的草药,中医称之为“红孩儿”,为香云纱提供染料的,即薯莨的块茎,薯莨块茎的主要组分是淀粉、纤维素和单宁,起染色作用的是单宁。

历史上香云纱的生产分布区域图

薯莨一般生长于山林中的灌木丛中,以珠江流域中西江流经的广西梧州、广东肇庆所产薯莨最佳,这里的薯莨单宁含量在5%—10%之间。薯莨在岭南早就作为染料出现,其味苦涩,其性寒凉,有除菌、清热化瘀之功效。因此,由薯莨液所染晒的香云纱也秉承了薯莨的某些药用功能。

关于薯莨带来的凉爽,我在广东顺德时,曾请教过晒莨场的工人,他们以晒场为家,食宿于此。每日沉重的劳动之后,他们都会用鲜榨的薯莨液和入水中冲凉,除了可以保持皮肤健康,用薯莨水冲凉后,全身会非常凉爽,这是他们长期在晒莨场劳作的经验之谈。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