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砗磲
几近枯竭的海洋巨贝, 能通过人工繁殖重现生机吗?
标签: 生物地理

多年以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意大利艺术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15世纪晚期绘制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画面中,从爱琴海湛蓝的波涛之中诞生的女神维纳斯体态婀娜优雅,脚踩巨贝降临尘世。我惊叹于这幅巨作的精妙,不过作为一名贝类研究人员,职业的敏感却将我的目光定格在了女神脚下的那扇巨贝上。从外形来看,它好像是鸟蛤或扇蛤,前者是贝类工艺品市场常见的种类,后者就是我们熟悉的街头烧烤摊常客——扇贝。但这两种贝类的体型最大也不过巴掌大小,想容纳一名成年人站立其中,无异于天方夜谭。
不过,如果波提切利当年造访过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或许就不需要采用这种夸大的手法来创造出托起女神的巨贝了,因为在这些海域的确生活着一种体长可以超过一米的巨型贝类——砗磲。


砗磲的“佛系生活”:不需要胃的“光合动物”
“砗磲”一名得自我国古人对砗磲外形的描述——巨大的砗磲表面仿佛有五道由车轮轧出的渠沟,故名“车渠”,又因为砗磲碳酸钙质的外壳坚硬如石,因此它的名字中加上了“石”字旁。
但实际上“砗磲”是一个类群的总称,它们是一类生活在热带海域的大型珊瑚礁底栖贝类,从非洲东海岸、印度洋到西太平洋都有分布。我国有分布记录的有8种,它们分别是砗磲属的大砗磲、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诺瓦砗磲、番红砗磲以及砗属的砗和瓷口砗。砗磲家族中最为公众所知的“明星”当属体型庞大的大砗磲(也称库氏砗磲),体长最大可达1.3米,体重超过250公斤,是海洋中已知最大的双壳贝类。不过,并非所有的砗磲物种都如此之“大”,除了大砗磲外,另外两种体型较大的砗磲是无鳞砗磲(体长50—60厘米左右)、鳞砗磲(体长40—50厘米),其他的砗磲物种体长多在30厘米左右,最小的番红砗磲体长只有15厘米,只相当于大砗磲体长的十分之一左右。尽管如此,与其他贝类相比,它仍然算得上是“大个子”。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