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站到冰穹A 挺进南极冰盖之巅

1989年2月,我国在南大洋普里兹湾东南沿岸、东南极大陆的拉斯曼丘陵上,建立起继长城站之后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暨南极圈内的首个考察站——中山站。常言道“三十而立”,度过了30个生日后的中山站早已今非昔比:初期的集装箱式房屋,已被一栋栋新式楼房所取代;各种现代化的高科技实验装备,陆续在这里展开了运用;除科考设施外,体育馆、无土栽培温室等生活便利设施也渐渐齐备。中山站,正一步步成为我国在地球最南端建立起的“科学小镇”。供图/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
中山站,中国南极内陆考察的大本营
“四极”——南极、北极、第三极青藏高原、第四极马里亚纳海沟,是人类在地球上的最后边疆,也是人们正在积极探索的新疆域。近年来,我曾经数次踏上冰封的北冰洋和第三极青藏高原,也曾经搭乘“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潜。这次对地球极境的考察,则是作为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队员,前往南极大陆。
南极大陆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平均海拔比拥有喜马拉雅山脉的亚洲大陆还要高出近两倍。它也是地球上冰雪最多的大陆,98%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平均冰雪厚达2450米。它还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陆,已测出的最低气温为零下89.2摄氏度。在这块生存环境最为恶劣的大陆上,没有一棵树,没有一个本地常住居民。作为地球上最不为人类所了解的大陆,在它厚厚的冰盖之下埋藏着无尽的科学奥秘。

冰海卸货:登陆南极的首场攻坚战
冰海卸货是登陆南极的关键一步,历来被考察队当作挺进内陆的首场战役来打,卸货成败关系到内陆考察能否顺利进行。2018年11月30日晨,“雪龙”号到达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进行破冰作业,寻找合适的地点停下后,即“左右开弓”进行卸货——直升机吊运的货物在“雪龙”号右舷外,雪地车冰面运输的货物在船左侧。
冰海卸货是登陆南极的关键一步,历来被考察队当作挺进内陆的首场战役来打,卸货成败关系到内陆考察能否顺利进行。2018年11月30日晨,“雪龙”号到达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进行破冰作业,寻找合适的地点停下后,即“左右开弓”进行卸货——直升机吊运的货物在“雪龙”号右舷外,雪地车冰面运输的货物在船左侧。

在雪地车冰面运输前,先需要一个探冰小组进行探路,以了解冰面起伏程度、冰裂隙是否适合雪地车行走、冰的厚度能否承载重物通过等情况。
2018年11月2日,“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我们从上海出发,穿越赤道、“魔鬼西风带”和南大洋浮冰区,经过28天、约12000公里航行,抵达中国南极内陆考察大本营——中山站附近的陆缘冰区。
中山站位于南大洋普里兹湾东南沿岸、东南极(即东南极洲,横贯南极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东南极与西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上,与俄罗斯进步站相邻,是继长城站之后的第二个中国南极考察站,也是南极圈内的首个中国考察站。
责任编辑 / 张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