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带性是怎样被发现的?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06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此文写一个人,一座雪山,一条地理学的规律。

这个人就是德国的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以下简称洪堡,1769—1859年)。一座山就是位于南美洲赤道附近(约南纬1度)的雪山——钦博拉索,海拔6310米,但这座雪峰又被称为地球上另一座最高峰,因为它地处赤道(地球最厚的地方),所以计算到地心的距离它比珠峰还高了2163米。钦博拉索离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很近,仅有150公里。

一条地理学定律,即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说的是山地受海拔因素的影响,植被等其他地理成分,上下更替,环状延伸,呈带状分布。这一规律还呈现为数量化的形式: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摄氏度,植被及其他地理成分与温度相适应作带状的变化。这是一条广为人知的地理学规律,但这条规律是谁发现、怎样发现的,还很少有人知晓。一般而言,人们将这条规律的发现归功于洪堡。

亚历山大·冯·洪堡:不应该被淡忘的近代地理学奠基人
18世纪初,亚历山大·冯·洪堡横渡太平洋去美洲游历了5年,他建构了一个整体的自然地球概念,全球等温线、气候带分布、植被水平和垂直分异等等,都是他提出的全局观念。洪堡拉开了近代地理学的帷幕,从此,地理学从对地表现象的描述过渡到了推理、归纳的阶段。洪堡一生出版物众多,从美洲回来后他组织了50位制图师和艺术家将他的地图、绘图手稿改成成品,该图描绘了洪堡考察钦博拉索山的场景,倚着树的是他的同行者——法国植物学家邦普兰。
绘图/Friedrich Georg Weitsch

这些发现的任何一项,若一人所得,荣耀一生,但所有这些却发生在他一人身上

洪堡在中国不是很有名,但是在欧洲、美洲他是一个名人。曾经有人说,在欧洲若论知名度,除了拿破仑,就是洪堡。人们常把洪堡看作地理学家,这是因为他在地理学方面贡献巨大。我总结了一下,人们把这样一些地理学方面的发现和首创归于洪堡:一、他创造了“等温线”这个概念,自此之后,科学界才出现了各种“等温线图”;二、他首次发现了欧亚大陆的气候有两种类型——大陆性和海洋性;三、他发现了“秘鲁寒流”,又被称为“洪堡寒流”;四、他首次提出森林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提出人类砍伐森林对环境的破坏,呼吁保护环境;五、他主持绘制了第一张全球人种图;六、他推动了全球地磁测量,是地磁学的领军人物;七、他在美洲采集了无数的动植物标本,发现了众多新物种,如吼猴、巴西坚果……以上发现,一个人若能有一项,也足以荣耀一生,然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一个人身上。这还没包括前面提到的地理学中最重要的规律——垂直地带性。

责任编辑 / 祁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