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也有“两河流域” 乌兹别克斯坦占据了精华地带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9年第05期 作者: 毛铭 

标签: 基础地理   文化地理   

帕米尔高原与天山山脉发育的两条大河——阿姆河和锡尔河,就像是流淌于亚洲腹地的两条“文明丝带”,孕育了独特的中亚“两河流域”文明。而乌兹别克斯坦幸运地占据了两河流域的精华地带,形成了欧亚丝路上最繁华的绿洲文化,并深刻地影响了丝路沿线包括欧亚草原、波斯、印度、汉唐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世居此地的粟特人,其商队足迹不仅遍及欧亚丝路,甚至还开辟了一条从印度洋深入中亚腹地的“海上—江河丝绸之路”。

100多年前的一个帕米尔高原之晨,积雪无垠,云天相接,寒风凄厉,飞鸟断绝。一位身材短小精悍、目光炯炯如电的男子——英国探险家、地理学家斯坦因爵士,正站在千重雪山之巅,眺望着中亚阿姆河的源头。

平静无波的阿姆河水面下,积淀着悠悠数千年的中亚历史
沿乌兹别克斯坦南缘蜿蜒的阿姆河水,静静流淌在该国西北端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土地上。这条孕育了中亚数千年文明的河流,如今依然与当地人日夜相伴,河中的嬉水者、桥上的穿行者、两岸的绿树青草,共同诉说着阿姆河今日的生机。在北方与阿姆河遥相呼应的则是锡尔河,它们分别从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出发西行,两条大河之间形成繁荣的河中绿洲,乌兹别克斯坦恰好位于这片区域的核心地带。

此刻的斯坦因,不禁想起被阿拉伯史料称为“大唐山岭之主”的高仙芝将军。在公元747年7月和751年5月,高仙芝曾两度率领上万名唐朝将士,在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之间行军千里,翻越帕米尔高原远征:747年7月出征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地区),大胜而归;而751年5月从碎叶城奔袭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结果战败。怛逻斯之战后,唐朝的势力开始自锡尔河往东撤出中亚。

在高仙芝远征帕米尔高原之前约100年的公元649年,站在雪山之巅的,是玉树临风的取经高僧玄奘,他的背影显得孤独决然。玄奘在此慨叹“凌山汗漫、亿年不化”,远眺喷赤河与瓦赫什河交汇,汇成阿姆河。阿姆河与中亚另一条大河锡尔河,都发源于葱岭(中国古代的葱岭范围比帕米尔高原大,北界包括现在的天山),自东南流向西北,流淌出中亚最肥美的绿洲——中国古籍所说的河中地区,最终一同汇入咸海。

锡尔河与阿姆河在中亚孕育出一片片丰富多彩的绿洲
下方的地图呈现了阿姆河与锡尔河的流淌路线,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两河流域”的中心位置清晰可见。北方的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流经丰饶的费尔干纳盆地,向西北一路直抵咸海,将中亚绿洲与草原一分为二,在它北侧,诸多游牧民族曾放牧和驰骋,南侧则与阿姆河合围出农耕地区。阿姆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由喷赤河和瓦赫什河交汇而成,在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国界间穿行,其干流和支流孕育并滋养了铁尔梅兹、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历史名城。背景图摄于阿姆河上游,干旱的谷地间,河水显得格外清澈。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侯杨方
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图

地球上的文明似乎存在一种奇特的“两河现象”:人们津津乐道的文明古国,总是与两条大河相伴而生:埃及有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孕育了西亚苏美尔、亚述、巴比伦文明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国的夏、商、周文明诞生于黄河、长江之间;古印度文明则离不开恒河与印度河的浩荡奔涌。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任远方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