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椋鸟 汇聚在新疆草原的鸟类“浪潮”
标签: 生物地理

粉红椋鸟是一种羽色靓丽的鸟类。和大部分鸟类一样,粉红椋鸟也存在“两性异形”的现象——雄性的体型比雌性要大,羽毛的颜色也更为鲜艳。雄性粉红椋鸟在繁殖期时,腹部和背部的粉红羽毛会变得更加引人注目,头部和体侧的黑色羽毛会更有光泽,头顶的羽毛也更长更尖,形成帅气的“大背头”式羽冠,仿佛一位身着黑西服、亮粉衬衣、发型光亮考究的“绅士”。
草原上涌起一团“乌云”
作为一名新疆的鸟类研究者,4至6月的春季鸟类多样性调查可以算是每年的例行工作了。2016年春季,我们驱车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北部的荒漠草原,这里距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边境不到50公里,茫茫草原自连绵的山脉脚下向远方延伸。每年我们都会在新疆的草原上记录到许多草原鸟类,例如云雀、沙䳭、家麻雀和黄鹡鸰,以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等。生活在草原上的鸟类擅长隐蔽自己的行踪,小型雀类通常只有在接近的时候才能看见,而像黑鹳这样的大型涉禽,只有在受惊起飞的时候,我们才能得以一睹风采。
但是有一种鸟类却给我留下了完全不一样的印象。
调查开始的当天,由于许久没有收获,我们坐在车里昏昏欲睡。突然,远方草原上一片耸动的黑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也驱走了睡意。这些密密麻麻的小黑点时而分散,时而连成一片,像一袭飘动在草原上的黑影。“粉红椋鸟!一大群!”一位同事举起望远镜,兴奋地喊道。为了进一步估算这群椋鸟的数量,我们小心翼翼地踩着油门,将车慢慢“挪”向鸟群,据目测,聚集在这里的粉红椋鸟应该在3000只以上。这时,一部分椋鸟可能发现了我们的车辆,警觉地飞向空中,发出叽叽喳喳的嘈杂叫声,其他的椋鸟纷纷响应。这时,有趣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先行起飞的椋鸟逐渐增多,它们在空中形成了一个黑色的扁球形鸟群,而后续由地面起飞的椋鸟则分成几十只、上百只不等的小群,一股股地汇入大部队,仿佛草原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将地面的一切吸入自己的中心。当所有的椋鸟在空中“集合完毕”之后,这个庞大的队伍像一团乌云笼罩在草原上,再也没有分散,而是紧紧聚集在一起,不断变换形状。数千只椋鸟以一致的方向飞行,整个鸟群在空中舒展、聚集、再舒展、再聚集,随着这样的变化,鸟群中仿佛产生了一股波浪,由一侧向另一侧传递,又如一大块飘扬在空中的绸布,扯住一角,轻轻一抖,整块布便轻盈地在空中抖动起来。
这就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到粉红椋鸟的情景。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