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漆 它有“国漆”之名 却急需再发现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开始使用生漆。此后,历经商周、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国人对生漆的使用技艺日渐成熟,并趋向多样化。时至今日,生漆仍是一种重要的涂料。生漆采割时为乳白色,接触空气后,逐渐变为蛋黄色、栗壳色、深棕色,最后变成黑褐色,这个过程俗称“转艳”。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朱熙勇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朱熙勇
我第一次在野外碰到漆树,是在湖北神农架无人区科学考查时,科考队在一棵漆树旁设立营地,野外经验丰富的挑夫提醒我,晚上睡觉离漆树远一点,有些过敏体质的人碰到它就可能起毒疮。
这也并非耸人听闻,漆有“毒”,在秦巴山区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在中国着名的生漆产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毛坝镇,依靠采集生漆为生的当地人却鼓励我生食漆汁,他们相信生漆可以杀蛔虫,在体内产生过敏抗体。
我在毛坝镇当地割漆人的鼓励下品尝了生漆,刚割出来的漆是乳白色的,入口有木纤维的清香,接着口感极苦。所幸,我并未对漆汁产生不良反应。
作为一种天然的涂料和防腐涂层,生漆是从漆树的皮层中获取的。中国人栽培、收割漆树的历史已不可考,但从庄周也曾经是一名“漆园吏”来看,至少在战国时期,中原地区已经有意识管理漆树了。在秦代,不仅有漆园吏,还有严格的律法和管理制度,民间漆树资源的发展也日渐兴盛起来。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西汉后期富商樊重“先种梓漆”,“赀至千万”。到明代,长江下游的南京,也建漆园,种植漆树千万株。据《本草纲目》记载:“漆树人多种之,以金州者为佳,故世称金漆。”金州为今陕西安康,历来生产生漆,至今还保留着清代关于保护漆树的碑文。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