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寻“林”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11期 作者: 王为 

标签: 基础地理   地质地理   

香港的都市区内集中了数千座高层建筑,这些密集如林的高楼一簇簇向天而生,构成了香港都市的独特风貌。繁华的都市之外,分布着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六角岩柱群,巍峨错落的六角岩柱形成于1.4亿多年前,20多万根岩柱钻出海面,矗立在海岸线上,构成了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林”在地理学上指分开的石柱群或柱状山体群,六角岩柱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林”,但水泥森林与海岸岩柱在视觉上非常相似。香港发现的最早地质岩层距今4亿年前,在这4亿年间,香港地质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海岸岩石就是解密香港沧桑巨变的那串密码。

说起闻名遐迩的香港,很多人闪入脑海的画面就是其作为世界大都市所呈现的高楼大厦和璀璨夜景,但繁华都市背后美丽的自然风光,尤其是香港独特的六角岩柱地质景观却长期被人忽略,很多本地人都鲜有知道香港拥有世界级的六角岩柱景观,更不要说内地人了,奇特的柱状节理和嶙峋岩石诉说着南海边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隐藏的亿万年沧桑岁月。都市外的六角岩柱高高耸立,矗立在海岸边,都市内香港的摩天大楼也多建在海岸边,幢幢高耸的大厦构成了都市的“水泥石柱”方阵。虽是无意而为,却在自然风貌和城市景观上展现出了异曲同工之妙。

在香港繁华的闹市边缘分布着大面积罕见的酸性火山岩柱状节理
香港粮船湾附近的破边洲原本与粮船湾同属一体,因长期受海浪冲击,岩体薄弱之处不断被侵蚀,最终与粮船湾分开成为海蚀柱。在它被切开的部分,一条条的六角岩柱整齐排列,长约200多米,宽约100多米,高达60多米,宛如一根根石柱林立在海边,因此得名“万柱海岸”,又好似一架管风琴,因而又得名“风琴壁”,海浪拍打着海岸,形成有节奏的冲击声,仿若这面风琴被弹拨发出的乐声一样。粮船湾和破边洲是香港六角岩柱的主要分布地点。

海岸岩石泄露了香港4亿年的成长秘密

说起香港的历史,很短,短到只有100多年,但香港的历史却又很长,香港境内最古老的岩石是距今4亿多年前晚古生代泥盆纪的沉积岩,位置在今天新界东北部的黄竹角咀。新界东北部坪洲岛的发育时期为距今0.8亿—0.5亿年的新生代古近纪,是香港最年轻的沉积岩。虽然沉积岩地区仅占香港面积的15%,但却是香港4亿年沧海桑田的见证。

4亿年的时光里,炎热干燥与温暖湿润气候的转换,陆地与海洋变迁及火山喷发的地壳活动等纷纷在香港上演。亿万年前的多次火山喷发形成了香港今天的主要区域,而在距今约1.8万年前地球最后一次冰期最盛的时候,香港的海平面比现在低120米,海岸线在现在海岸以南130多公里处。此后,海平面迅速上升,海水淹没了原来的陆地,成为一片泽国,河谷则成为深入的海湾,昔日高耸的山脉被淹没至山腰,成为陡峭的海岸,低矮的山岭成为突出海面的海岛。距今6000多年前,海平面趋于稳定,现代海洋营力又在此基础上成功塑造出了香港今天风光旖旎的海岸形态。

侏罗纪早、中期,香港就有过层状火山喷发。到1.65亿-1.4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火山活动更为活跃。猛烈的火山活动持续了2500万年,最后一次火山活动的喷发量超过1.3亿立方米,火山灰覆盖了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厚度达1.3公里,香港海岸大面积的六角岩柱也形成于这个时期,图为中生代香港四次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中心或破火山口推断地点及六角岩柱的主要分布地点。
图为粮船湾附近海岸的六角岩柱群及岩柱底部被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洞。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赵洪山
绘图/谭希光

同是六角岩柱,为何香港的海岸更让人叹为观止?

世界上的六角岩柱分布非常广泛,许多与火山熔岩有关的地质构造中均可见到柱状节理,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北爱尔兰巨人堤道和韩国济州岛,在我国的台湾澎湖、江苏南京六合、云南腾冲、浙江大鹿岛、福建南碇岛等地也有柱状节理分布。但当我第一次见到香港六角岩柱的时候,仍然为之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勾勒出的天然海岸壁画就这样铺陈在我面前,我想凡是见过了香港的六角岩柱,就会改变对香港的固有印象,虽然香港只有1100多平方公里,但是大自然的恩赐却非常丰厚。

责任编辑 / 线朝华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