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河流五阶段: 从家乡的小河开始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11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基础地理   地图地理   

部落时代:人们只认识家门前的河

人类对于河流的认识,应该是从家乡的小河开始的,就像人们认识山,也应该是从自己家房前屋后的山开始的。因此只要是山区,每一个地方都有南山、北山、东山、西山(这是以家为中心对山的最初命名),全世界最多的山名就是这四种。像秦岭、大兴安岭、喜马拉雅这些山脉名称的出现,是有了地理学家以后,因为他们需要这种名称。人们认识世界,总是从身边开始,一般都是从身边能上手的用具开始,这些用具各有各的用途和目的,这些用途和目的相互勾连牵引、因缘际会,一个连着另一个,一步步地把人引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人们对河流的认识也许是从一张渔网、一只独木舟开始,先是和自己村庄的小河打交道,在小河中捉鱼摸虾、浣衣洗菜,那时的人们不需要了解这条河汇入哪一条河,不需要了解支流、干流,也不知道什么是流域。人们会给流过家乡的这段河起个名字,也许是根据河水的颜色:白河、黑河、清水河、浑河……也许根据流经的地区:李庄河、王庄河……后来他们划着船顺着河去某个集市交易,发现河流是分岔的,为了不迷路,他们又给河起名:头道河、二道河……这时他们开始朦胧中有了流域的意识。

长江的漫漫寻源路,像一个渐渐拨开迷雾的过程
寻根溯源似乎是人类的天性,这一天性在寻找大河源头的历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受到技术和认知的局限,对河源的探寻,是一个认识不断上升的过程。战国时期《尚书·禹贡》中的“岷山导江”一说是对长江源最早的记录,自此两千年间,人们一直将岷江作为长江的源头。汉武帝大面积开疆拓土,消灭了西南地区的夜郎和南越国(今川西、云贵地区),人们开始探索到了若水(雅砻江)和绳水(金沙江)。直到明朝徐霞客写了《江源考》一文,金沙江才被明确地指认为长江干流。清朝康熙年间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全国地图勘测,制成了《皇舆全览图》,青藏高原上纷杂如麻的长江源头水系终于初露真容。

许多河每一段都有一个名字,尽管它们是一条河。如长江从下游向上分别叫扬子江、荆江、川江、金沙江、通天河、当曲,他们认识的是这一段段的河,绝不会有一条完整的、全流域的长江摆在人们面前,让他们去认识。这种对全流域的概括和把握是近代科学诞生以后的事了。在早期人们还不需要认识流域,也不需要寻找河源。那个时候,他们给从家乡流过的河起个名字,了解一下这段河的水情,至于河从哪里来、向哪里去,他们用一些神话传说予以回答,这就已经满足了他们的需要。因此古人对河流的认识与我们没有什么对错之分,都是对自然的适应,他们的认识满足了他们生产和心理的需要。

古人对河流的认识是形象的、诗意的,是一种对自然的成功应对,这一点与今天的科学是等价的。

责任编辑 / 祁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