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 奠基在传奇的罗斯海之滨

向罗斯海进发
2017年11月8日,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搭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从上海起航。此次考察中一个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前往罗斯海,进行我国第5座南极科考站的前期建设。作为随队记者,我很荣幸地成为了其中一员。
我们从上海出发,经东海、穿琉球群岛、过赤道、走珊瑚海,短暂停靠新西兰的克赖斯特彻奇补给后,便一路向南,奔赴新科考站所在的罗斯海海域。

在当前南极政治环境下,科学考察是各国在南极的最主要活动,比如建立科学考察站、设立特别管理区和保护区,其中,建立科学考察站的争议相对较少,也是《南极条约》所允许的主要活动。各国重视南极科考的原因是,首先,南极科考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以南极为平台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动植物、地壳变动、气候变化和宇宙观察研究等,这些研究对于探索地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南极科考还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是确保各国在南极实质性存在的物质基础,也是获得南极治理话语权的保障。因此,有实力的国家纷纷加大对南极科考的投入,抢占科考有利位置。



罗斯海,南大洋最美的海域之一。站在“雪龙”船驾驶台上极目远眺,海水蓝得没有一丝杂质。它的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是渤海的12.5倍。从地图上看,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这是人类航海所能到达的地球最南的海域,也是距离南极点最近的海域。1841年,由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率领的英国皇家海军探险队首次到达这里,这片海域遂以其姓氏命名。这也是一片有着传奇色彩的海域,想要到达南极点的陆上探险队大多通过罗斯海登陆南极,100多年前,大名鼎鼎的斯科特和阿蒙森就是通过这里登陆南极的,博克格雷温克﹑伯德等人也选择从这里登陆,踏上了探索南极的征程。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社会对南北两极的研究从探索时代跨入科学考察时代,罗斯海成了南极考察和国际治理的热点区域。目前,美国、新西兰、意大利、德国、韩国等国均在这一海域建立了科考站,全南极最大和最新的科考站云集于此。与此同时,相关国际组织还在罗斯海规划设立了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
责任编辑 / 付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