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璧其罪 黑鲔鱼杀戮 何时休?
标签: 生物地理

台湾东港,当地正在举行鲔鱼季活动,被杀戮的黑鲔鱼与狂热的人群形成强烈的对比。黑鲔鱼又名蓝鳍金枪鱼,体型巨大,被称为“鱼中之王”。每年4—6月份,受黑潮影响,黑鲔鱼都会到台湾东海岸洄游产卵,这个时节,就是台湾的疯狂捕捞季。东港是台湾黑鲔鱼主要捕获地之一,鉴于黑鲔鱼极高的经济价值,有人贴切地形容它是东港人的黑金。
从高空鸟瞰北太平洋,你会发现一条带状深黑色的庞大海水流,从菲律宾开始,弯弯绕绕穿过台湾东部海域,沿着日本往东北方向的阿拉斯加流去。它蓝得近乎发黑的颜色与周围的海水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就是世界第二大洋流,宽达150公里、行程6000多公里的黑潮。这条来自赤道的暖流和北太平洋冰冷的海水相汇,搅起海底丰富的营养盐,使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鱼群觅食而来,为沿岸各地区带来了富饶的渔场,也涌现着数目可观的洄游性大型鱼类:旗鱼、乌鱼、鲣鱼以及以“海洋黑金”着称的黑鲔鱼。
鲔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枪鱼、吞拿鱼,英文俗名tuna。“黑鲔鱼”,或叫蓝鳍金枪鱼,是大西洋黑鲔鱼和太平洋黑鲔鱼、南方黑鲔鱼3个种的统称。它们的外形相似,体型巨大,都属于大型金枪鱼。其中大西洋黑鲔鱼体型最大,有记录的最大体长达4.58米,重684公斤,寿命可达30多年。黑鲔鱼产量很低,不到全球金枪鱼产量的1%,主要消费市场在日本。在庞大的金枪鱼家族中,它们是最大也是最珍贵的种类。
每年4到6月间,黑鲔鱼群(主要是太平洋黑鲔,也有少量南方黑鲔)都会如约来到菲律宾和宝岛台湾东南部海域,这里是它们的传统产卵地。迎着太平洋温暖的海风,台湾东部沿海大小港口早已千船待发,渔民们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一年之中最重要的捕获。

台湾的黑鲔鱼产业声名在外。根据台湾东港鱼市场提供的资料,1999年东港创纪录捕获11311尾黑鲔鱼,达到顶峰。此后数量逐年下滑,2001年剩下784尾,2013年只剩下200多尾。除了渔获量大不如前,台湾捕捞的黑鲔鱼体型也越来越小,大多是未成年的幼鱼。黑鲔鱼数量少,每公斤平均价格就拉高,从每公斤208元新台币上涨到每公斤上千元新台币。图为渔工扛着几十公斤重的黑鲔鱼匆匆走过。


日本东京筑地市场金枪鱼的价格,由台湾人说了算
5月的一个晴朗日子,一艘渔船正鸣着汽笛在台湾屏东小琉球港缓慢靠岸。位于台湾屏东县高屏溪口西南的小琉球岛,是台湾本岛附近唯一的珊瑚礁岛屿,面积仅有6.8平方公里。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岛民们只好迈向大海谋求生存发展,却因此培育出着名的金枪鱼远洋捕捞渔业。小琉球人拥有全台最大的金枪鱼捕捞船队,前些年金枪鱼利润持续走高,使曾经是台湾最偏僻穷困的小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小琉球渔港停满了大小渔船,聚集了许多饭店、旅馆,每年的4、5月份,黑鲔鱼乘着黑潮洄游到台东外海时,这里更是喧嚣热闹。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