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路上歌舞的民族——乌孜别克族
标签: 文化地理
一般认为,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的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后,居住在撒马尔罕、花剌子模、安集延、布哈拉(均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地区的乌孜别克商人,沿古代“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内地经商。其中,部分商人逐渐在新疆一些城镇定居,繁衍生息形成了中国的乌孜别克族。19世纪中叶以前,他们多聚居于“丝绸之路”重镇,所以长期以经营商业为主。今天新疆境内的乌兹别克族可见于伊犁河谷、叶城、乌鲁木齐、昌吉等地。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海汶
时间/2009年4月
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
时间/2009年4月
地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
①“咚吧啦咚吧达甫手鼓
达甫,在乌孜别克语里是手鼓的意思。达甫鼓的鼓框为木质,圆而扁平,并在圆形木框上蒙一面羊皮、牛皮或蟒皮,其中以蟒皮音色最好,发音清脆响亮。这种手鼓声音力度变化幅度大,演奏十分灵活,主要起烘托各种不同乐曲情绪的作用。演奏时,鼓手两手托鼓框,重心置于左手;除拇指外,其余各指均用于演奏;伴随着热瓦普的欢快旋律,手鼓上下摇动,铁环发出“哗啦哗啦”的音响,那清脆的鼓声仿佛回荡在空谷之中。
②音律迷人的“热瓦普”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