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间,我记录下的俄亚一妻多夫
标签: 地理人物
次玲的故事——“我有三个爸爸一个妈妈。姐姐出嫁了,她夫家也有三个爸爸。”
从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到俄亚大村(即俄亚纳西族乡政府所在地),地图上直线距离约为80公里,实际上那条在重重高山和条条大河阻隔下的乡村公路长度为290公里。而这段290公里的路,因为崎岖险峻,我们技术娴熟的老司机驾驶着性能优越的越野车,足足开了15个小时。后来听村里人讲,在2011年公路修通前,这条路是山路,只能走马帮,去趟县城需要10天。

当我进到俄亚大村,穿行在连绵不绝依山攀援的“土掌房”间,行走在蜿蜒的巷道上,远眺寨子前面清澈碧绿的龙达河时,我不由感到,相比眼前的美景,那15个小时的艰辛实在是太值得了。极度封闭的自然环境,让这个深山里的偏僻村庄,保存下了完好的自然生态和古老的纳西族习俗,积淀出一种遗世独立的神奇与宁静。
我是在2014年冬第一次来到俄亚,当时虽然公路已经修通,但交通依然不便,村民与外界接触还比较少,村里人都说纳西语,我听不懂也无法交流,在村里漫无目的地转悠了两天后,我遇见了次玲。次玲是个漂亮的纳西族女孩,当年只有16岁,她在丽江打工刚好回家探亲,几番交谈后她爽快地答应做我的翻译兼导游。
聊天中我问到她的家庭,次玲告诉我:“我有三个爸爸一个妈妈。姐姐出嫁了,她夫家也有三个爸爸。”当时我听得目瞪口呆,虽然以前曾听说过纳西族有着独特的婚俗,但突然出现在自己眼前时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次玲告诉我,在俄亚大村,兄弟几个共娶一个妻子的风俗古来有之,村里的老辈人最怕分家,大村跟别的地方不一样,分了家就吃不饱饭,为了家庭财产不分割、人员不分离,所以家长只会让几兄弟娶一个媳妇,兄弟共妻、姐妹共夫的“伙婚”习俗就一直延续下来。村里的老人们总教育后辈,在俄亚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只有相扶相携的“伙婚”大家庭,才能够得以生存和繁衍。到现在姐妹共夫的家庭在俄亚基本没有了,但兄弟共妻的一妻两夫家庭还很常见,还有几家是一妻三夫的。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