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山何曾是屏障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8年第04期 作者: 单之蔷 

标签: 中国国家地理卷首语   

对一条山脉的认识,可能影响到国策。当这条山脉是横亘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界山的时候,更是如此。

比如我们对中国西部喜马拉雅山脉(后面简称为喜山)的认识。这条山脉在教科书中,或者在一些全国地图上,都会被画成一条线,许多人把这条山脉想象成连绵不绝的一道屏障,而且是雪峰林立、冰川纵横的一道天然的屏障。

但是,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甚至会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害。因为喜马拉雅山脉并非连绵不绝,也并非屏障。

河谷切穿喜马拉雅山脉,分割出山峰群
喜马拉雅山脉横亘东西,是青藏高原与印度河—恒河平原(中央平原)间难以逾越的屏障。但这条“世界屋脊”并没有连续的山脊线,一道道河流沟谷南北向切穿了山脉,将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等划成了一个个山峰群。亚东沟、陈塘沟、绒辖沟等着名的深切河谷沟通了喜马拉雅南北两地,成为藏文化向南传播的重要通道。喜马拉雅山脉中、东段遥感影像图

最初喜山可能是一道连绵不断的分水岭,朝向中国这面的冰川与河流都流向青藏高原,喜山南面的冰川与河流则流向中央平原(南亚)。但是喜山的南坡是迎风坡,它截住了从印度洋涌来的湿润的云团,截留了水汽,在南坡形成了一条条水量丰富的河流。虽然喜山南北两面的河流都在向着山脊线发动进攻——溯源侵蚀,但南面的河流比降大、水量大、力量强,率先到达分水岭,把分水岭切开(这里面冰川的作用不可低估),并且把分水线不断地向高原内部推移,把北面的湖泊、河流夺过来,让它流向南面去。这就是所谓的河流袭夺。我们看到的喜山北面的许多河都有一个急转弯(袭夺弯),袭夺就发生在这里。流经定日和定结的朋曲最为典型,它显然是被夺走的一条河。

责任编辑 / 祁滢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