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北琥珀矿
恐龙时代的封印者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2期 作者: 邢立达 

标签: 生物地理   

今年夏天,人类通过一块琥珀,首次看到近乎完整、无比鲜活的白垩纪小鸟。去年,包裹着一截恐龙尾巴的琥珀一经问世便震惊四海。这些惊人的史前动物标本有着同一个故乡——缅甸北部的胡冈河谷琥珀矿区。这里的琥珀经历了怎样的前世今生?又勾勒出恐龙时代的何种面貌?小鸟琥珀与恐龙琥珀的研究者——中国古生物学家邢立达亲述他的探索故事。

枪口下,混入缅北矿区

“吱呀”一声,狭小的通路被一根从天而降的横木挡住。

几个穿着迷彩服的缅甸克钦地方武装士兵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几缕光线透过树冠,恰好打在这些黝黑的年轻士兵胸前的突击步枪上,黑色的枪管发出了瘆人的光芒。

古老树脂的封印,生物学家的福音
白垩纪小鸟“比龙”恰巧被树脂包裹,历经一亿年方才重见天日,并辗转来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透过金黄的琥珀,小鸟的飞羽纤毫毕现。缅甸北部的胡冈谷地丰富的琥珀矿藏可以追溯到当地白垩纪森林分泌的大量树脂,黏稠的树脂困住了“比龙”和各类生物,形成化石,封印至今。

同行的几人自觉地掏出证件,接受盘查。刹那间,我觉察到了异样,这次的盘查居然问起了话!在以往,士兵只是看看证件就可放行。

非本地住民严禁进入矿区,这是地方武装的命令。

责任编辑 / 任远方  图片编辑 / 吴敬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