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山地震带
受伤的不仅仅是九寨沟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1期 作者: 李德华 杨更 

标签: 地质地理   

地震看似来得猛,去得快,而潜伏的地质灾害却自始至终没有引起更多的注意。在岷山地震带一两百公里的南北向条带上,近十年来就发生过多起重大地质灾害,而这些灾害的“真凶”其实是地震引发的潜伏性地质灾害。本文作者是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的高级工程师,他们将为您解读这些易被人们忽视的“潜伏者”。
坝体溃决——曾经风光的火花海成了一道美丽的伤痕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景区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如童话般美丽的九寨沟,因地震带来的创伤而变得千疮百孔。图为决堤的火花海,曾经的火花海四周是茂密的树林,湖水掩映在重重的翠绿之中,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翡翠。如今火花海风光不再,成了一道美丽的伤痕。这仅仅是地震带给九寨沟地质灾害的一部分,还有很多潜伏的灾害——高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今年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全国各地景区游客如织、人头攒动,而在四川的西部,却传来坏消息——受到8月8日九寨沟7级地震和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影响,九寨沟景区暂停开放。而就在几个月前的6月24日,从成都到九寨沟路上的一处着名景区松坪沟内,发生了特大山体滑坡,造成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的新磨村突然间就消失了。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相邻不远的两个区域连续发生多起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伤害,而这两起地质灾害之间有没有关联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四川西部的岷山山脉。

历史上岷山地震带就不曾安宁

岷山地震带也称松潘地震带,北起松潘县境内的弓嘎岭,向南延伸至较场村,在畜牧铺一带消失,东以虎牙断裂为界,西以岷江断裂为界,南北长约170公里,东西宽约70公里。“6·24”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特大山体滑坡和“8·8”九寨沟7级地震就位于岷山地震带上。

基岩滑坡——这种潜伏的地质灾害最让人措手不及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
2017年6月24日5时39分,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绝大多数人们都还在睡梦中,村子旁边的山体轰然垮塌,大体量的山石从高处滑流而下,造成62户99人被埋,河道堵塞约1.2公里。这种突然发生的地质灾害让人措手不及,而引发这次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却可以追溯至1933年叠溪发生的7.5级地震。那次地震造成山体“内伤”严重,而2008年,在茂县的“邻居”汶川发生的“5·12”大地震又火上浇油,造成茂县一带山体松动,为山体滑坡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新磨村后缘山体岩质滑坡,滑移长度1200米,堆积体堰塞河道长达2000米。

历史上这一带就不曾安宁,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就有叠溪发生约7级强地震的记载。上个世纪7级以上的地震就有3次,1933年8月25日叠溪7.5级地震、1976年8月16日和23日,松潘、平武之间两次7.2级地震,而最近又发生了“8·8”九寨沟7级地震。

责任编辑 / 刘乾坤 康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