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上下
蕴藏着最多最好的文物国宝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 作者: 王新娜 踪卫华

“在陕西,一锄头下去便是秦砖汉瓦。”曾有一位本土人士对着陕西的黄土地,做出如此描述。这句话虽有夸大成分,但也的确折射出陕西文物储藏的极其丰富,也正应了那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一河之隔的邻省山西,则有这样一项美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以地面遗存而言,“地上文物看山西”已成很多人的共识。
现实中,黄土高原上的居民,常常在有意无意中与文物发生关系。
我的家乡位于陕北高原和关中平原的交界地带。上小学时,曾在放羊途中与同伴捡到一枚刀状的非铁质器件,外表斑斑锈迹,当时并未在意,玩耍几日后便不见了踪影。初中接触历史课时,我凭着模糊的印象揣摩,当年捡到的“破烂”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的铜币。此事已经无实证可考,但也一定程度印证了开头那位仁兄的话。

家乡的村子叫“蔡邓”,几年前还经常因工程建设而发现了多个古代墓穴,并有大量文物出土——要知道,这只是黄土高原上普通的一个村子而已。2017年4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普查对象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截至2016年10月31日,全国可移动文物共计108154907件/组。其中,陕西、河南、山西的数量和质量最引人瞩目。仅陕西一省的可移动文物数量达到7748750件/组,占全国的12.09%。加上其他省份的黄土高原区域,所占比例将近全国的三分之一。而且,这个数字包括了很多近代文物。如果只算古代文物,黄土高原所占比重会大得多。
责任编辑 / 马子雷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