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 它塑造了黄土高原的“天府之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10期 作者: 一守 

标签: 基础地理   水文地理   

作为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是一条大气磅礴的文明之河,其流经区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而作为山西母亲河,汾河也是一条富饶与乡愁交织的诗意之河。它激起的每一朵浪花都是诗与美,泛起的每一个涟漪都是文化的切片和历史的记忆……
汾河在一连串的地堑盆地中发育成河
汾河古称“汾”(汾者,大也),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流域是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水利灌溉历史悠久。汾河流经的区域,在地质上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地堑,南与渭河平原相接,北与滹沱河谷地相连,后经汾河等河流冲积,形成河谷平原。汾河是受吕梁山、太行山等经向构造体系的影响,在一连串的地堑盆地中发育成河。

我最初对汾河的了解,是来自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一部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这部电影有一首好听的主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由乔羽作词、郭兰英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站在那高处,望上一望,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啦流过我的小村旁……”

随着《人说山西好风光》的传唱,“哗啦啦”流个不停的汾河,被很多人所熟悉。后来,上世纪60年代的一部电影《汾水长流》的主题歌,歌名干脆就叫《汾河流水哗啦啦》:“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黄澄澄的谷穗好象是狼尾巴……”

可以说,我最早接触和了解汾河,都是与诗歌有关。事实上,汾河就是一条富有诗意的河流:那里有田野、麦香和杏花,有人类延续数千年的农耕童话,更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歌咏吟唱……

汾河流域图
富饶的汾河流域孕育了诸多名声在外的山西大院
航拍山西晋中市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处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高度不一,极具层次感。富饶的汾河流域孕育了诸多像王家大院的山西大院,而山西大院又是中国民居建筑的典范。对于中国民居,民间一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上世纪30年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汾河的每一朵浪花都满溢着诗歌芬芳

说起来,中国不少古老经典早已对汾河做了记载,比如说《诗经》、《淮南子》、《山海经》等。其中《水经注》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汾河的源头:“汾水又南,与东、西温溪合,水出左右近溪,声流翼注。水上杂树交阴,云垂烟接。自是水流潭涨,波襄转泛……”将汾河源头青峰叠嶂、云蒸霞蔚的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图片编辑 / 雷东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