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震撼“火俗”
人、神、火的狂欢
标签: 文化地理

在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的元宵节当晚,鸿安村的年轻人扛着神轿,一边念着吉利话语一边跳入熊熊烈火中,以抬神过火的仪式祈求驱邪去灾。类似的仪式也流行于福建其他一些地区,而且如图中这样超乎常人想象的“火俗”在福建还有很多。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陈志鹏
火,在人类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期人类发现火可以吓退野兽,更可以取暖,接着又利用火烤制食物、锻造工具、烧制器皿,不仅如此,还将火奉为神明。
在祖国东南一隅的福建,以昙石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代表的诸多古迹里,大量的贝壳残留以及瓦罐等陪葬品,都说明当地的先住民已经在熟练地使用火取暖和烧制食物了。但火如何演变为与崇拜及祭祀有关的“香火”,在上古至秦汉的福建遗迹中尚未找到痕迹。
自汉代开始,一批批中原人越过黄河、越过长江、越过武夷山脉,迁徙到八闽定居。那些告别家园的人们携着各自的香火传统和神只信仰,奔向南方。中原文化反复在此叠加,加上福建丘陵地貌带来的交流阻隔,使得闽地的民间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碎片化的特征。在人类的崇拜意识里,,火可以横扫一切妖魔鬼怪,因此在福建许多地区的民间崇拜与祭祀活动中,火扮演了特殊的角色,逐渐形成了这里多样而震撼的“火俗”。
责任编辑 / 任远方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