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漂流是什么?
“苦行”还是“快乐”?

一个皮划艇爱好者在福建省的闽江上悠然享受着漂流在青山绿水间的乐趣,闽江上的传统漂流工具——竹排似乎在一旁羡慕地打量着这只自由的小舟。现代水上运动的全民化时代正在悄然到来,那些以前只被专业运动员使用的漂流工具,如今也在被普通人掌握和使用,中国人和河流的关系,变得亲密了许多。
2017年8月1日,青海玉树结古镇震后重建的格萨尔王广场上彩旗飘飘,主席台铺着艳红的地毯,撒着飘散的花瓣,人群一圈圈地围拢起来。远处大屏幕上,卫视摄像机的长镜头跟随着人群的流动转动着,冯春、朱磊、李大方、张继跃、丁凯……这些参加过1986年长江漂流(以下简称“长漂”)的探险家们被簇拥在中心的位置,笑容灿烂地左右寒暄着。
穿过结古镇的巴塘河河面上停着印有“中国漂流”和“老将赛”字样的几条筏子,每条筏子的船头上都插着一面红旗,迎着高原风猎猎作响。

长江的一级支流唯一没有在干流上修建水电站的就是赤水河了。因此,在赤水河上漂流比在别的河流上多了一层深意:向自由流淌的河流致敬!在赤水河的上游和中游,河流的样貌和品性展现着截然不同的风韵:上游河水碧绿且安静,中游河水赤红且湍急,从1级小滩到3级加的大滩,漂流者都能亲身体验。爱河的人,爱的是一条河的全部,她的平静和躁动,就像一个人的完整生命力一样,都是值得尊重和爱护的。


河两岸站着几千好奇的结古镇居民,他们伸长了脖颈,想要看清楚城市里骚动的人群到底在干什么。玛尼石经城转经的人们停住了脚步,甚至那些着急将手头积压的虫草出手的虫草贩子,也停下手里的生意,夹杂进人群里。
通天河口的直门达大桥下立着一块碑,纪念着当年为“长漂”献祭了生命的尧茂书。冯春代表当年“长漂”的人们为尧茂书纪念碑进行了祭奠。不远处,已经被废弃多年的直门达旧桥都被崭新的风马旗重新包裹起来,像换了新衣服准备过年一样,喜气洋洋。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