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的漂流30年
用生命为江河做“体检”
标签: 地理人物

1998年,杨勇作为队长和发起人的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是一些民间人士自费完成的,因此活动全程弥漫着一种艰苦卓绝的精神。在雅鲁藏布江浩瀚的江面上,漂流队正在经过加查峡谷。
有两种人会自然而然地与江河发生关联。一种是被水滋养成长起来的人,比如生活在大江两岸的人们;一种是被江河改变人生和成就人生的人。我似乎这两种情况都占了。

1998年的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条件艰苦卓绝,在过险滩的时候,干脆用两根木棍把两艘船绑在一起以增加稳定性,这样做,绝对是简陋条件下想出的“土办法”。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罗浩
在那次改变命运的漂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金沙江峡谷一带。那时候的金沙江像一个神秘的图腾。小时候的印象里,我所居住的县城就像挂在悬崖上的孤岛一样,被悬崖之下的金沙江环绕着,身边的大人总会告诉小孩们不要到悬崖边上去玩耍,说崖下面的水龙王会把人吸走,一旦吸进河里去,就连尸首都找不到。所以,从四五岁开始,我就对山脚下的这条大江充满敬畏。
1981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同样位于金沙江边的攀枝花矿务局从事地质工作,生活按部就班,眼前的金沙江也波澜不惊地每天伴着我。在1986年之前,我曾受到杨联康徒步长江和罗开富重走长征路的感召,向单位请假去徒步考察金沙江,为的是近距离观察这条河流两岸的地质构造,因为我那时感到,书本上的知识残缺破碎,无法构建一条江河完整的形态。为了这个想法我做了5年的精心准备,但一直得不到批准,只好在矿区周边来来回回地考察。

1998年雅鲁藏布江科考漂流中冲过朗县峡谷大滩的瞬间,船上有:杨勇、廖中行、张建旺、冯春、张天舒、万粦、聂丹陵、黎文、张涛、赵发春、包安康。在上个世纪,大河漂流还是一项英雄主义的行为,正如照片上各人的表情所表现的那样,充沛着壮烈的激情。这种壮烈感,与下图片中所祭奠的中国第一位长漂烈士尧茂书密不可分。20世纪90年代,在大河上漂流的中国人,都似乎在向外界宣示着一种想要冲破羁绊的世界观。

1986年,长漂改变了我的命运
1985年9月,我从报纸上看到尧茂书漂流长江壮志未酬,于是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