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川剧团
唱出了川剧本来的声音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8期 作者: 萧易 肖飞舸
标签: 文化地理

地里的油菜花刚刚开放,田边的屋舍里正升起袅袅炊烟,村民房前的院坝上,一个简易的戏台披红挂彩地搭建了起来。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们拿着自家的条凳、椅子安坐在舞台前,临时路过的就干脆把背篓垫坐在了身下。台上锣鼓一敲,演员咿呀唱起,观众们就沉浸在粉墨之下的悲喜人生中。这样的场景从几百年前到今天,在四川盆地散落分布的场镇、村庄中依旧时常上演,只是唱戏的草根川剧团,数量却越来越少。
单刀会,川剧唱给关帝听
6月的阳光掠过成片的稻田,一人高的苞谷林铺满远山,越野车在一条狭窄的山路上穿行。今天,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刘莉得到消息,有个草根川剧团在大英县玉峰镇指石河村天元寨庙演出,但究竟在哪里,问了几个当地人都不清楚。在村里转悠了好一会儿,隐约听到山上清亮的弹唱声,那里就是天元寨庙了。

清代“湖广填四川”,各省移民的迁入、繁衍,在四川形成了一个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场镇。这种分散而居的聚落布局,成了草根川剧团生长的沃土——各个场镇在祭祖、酬神等重大事件中都要唱戏,于是剧团往往在一村刚刚唱罢,另一村邀约又至。图中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的四川农村场镇——聚落规模不大,一族之人抱团而居。



循声而上,一人高的荒草中央有个戏台,四面透风,灰尘扑地,几十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津津有味地看戏。早已褪色的帷幕挂在大梁上,演员们的床铺突兀地横在戏台一角,床头挂着毛巾与内裤;舞台上,一盏白炽灯就是全部照明了,中间的砖头上放着话筒,砖头下压着一张红纸,上书“大英县金元剧团”,以及当天演出的剧目:《陈三两爬堂》。
上了年纪的中国人,可能对《陈三两爬堂》并不陌生,京剧、豫剧、河北梆子里都有这出剧目。进士李九经为奸臣陷害致死,其女李淑萍为埋葬双亲,养育胞弟,不惜委身青楼,改为陈姓,靠卖诗文替老鸨挣钱,每篇售银三两,故名陈三两。老鸨逼迫陈三两嫁与富商为妾,三两不从,管家觊觎富商家财,将其勒死,并嫁祸给陈三两。当了知州的胞弟收受管家贿赂,不顾养育之恩,对她严刑拷打,企图屈打成招……危急关头,官至巡抚的义弟陈奎赶到,陈三两的冤情才得以昭雪。
“一声兄弟把脸变,此事来得好突然,而今当官把心变,敢莫非忘?不会,不会,又回头来把话探……”台上的青衣女子咿咿呀呀唱着,台下的老人浑浊的眼睛里泪光闪闪,剧情跌宕起伏,结尾恶人被巡抚一一惩治,他们爬满皱纹的脸上这才露出畅快的笑容,拍掌叫好。下午5点,当天的戏演完了,在一遍遍确定第二天的演出时间后,老人们提着板凳,三三两两走下山去。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