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道铁路
如何用好这条东北东部的纵贯大道?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5期 作者: 王宁 

标签: 交通地理   

东边道铁路——这是在我国东北铁路网里一条紧贴中俄、中朝国界的南北向大通道。它以日本侵略者在东北东部修筑的南北向铁路为基础,将多条断头路段联结成网,纵贯东北三省。今年是这条铁路全线贯通5周年,它承载了哪些期待,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呢?

从掠夺到殖民,这条铁路承载了太多的屈辱记忆

在中国地图的东北角,见证了近百年历史变迁的东边道铁路蜿蜒勾勒出雄鸡版图的嘴部。载着粮食、煤矿、木材等物产的火车行进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跨过长白山脉,沿中俄、中朝边境一路向南,便可抵达辽东半岛海岸。这条铁路北起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南至大连渤海湾,全长 1389 公里。

提起我的家乡东北,身边许多朋友的第一印象除了极富感染力的东北人、东北话,还有东北大地丰富的物产——黑龙江东部的煤炭、石墨,吉林东部的长白山木材和中草药,辽宁东部的几十种矿藏……丰富的资源不仅是东北人民至关重要的生存依靠,历史上,也曾成为日本侵略者的掠夺目标。提起连接着这些资源的东北东部铁路,居住在东北三省的老一辈人依然记忆犹新。如今的东北东部铁路在解放前有一个特别的名字——“东边道”。

“东边道”是何来头呢?我找到了研究东北铁路历史的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曹保明老师。他说,“东边道”最早的概念来源于清入关后的封禁政策。其中的“边”,最初指清政府修筑的“柳条边”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东边道”则演变成了日本在东北东部地区兴建的铁路总称。

东边道及东北铁路线路图

20世纪初,是日本、俄国等大国力量在东北角逐的时期。要想将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交通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东北东部大片地区位于长白山地,山高坡险,冬季漫长寒冷,部分地区冰雪期达6个月以上,使公路运输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尽管区域内河流较多,但由于冬季封冻等因素也不宜开展内河航运。因此,铁路成为东北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也成为了侵略者对东北进行经济侵略的一大利器。到了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几乎攫取了东北全部路权,并不断拓展东部铁路线路,以便运输军需物资和掠夺东北丰富的农矿产品。

作家萧红曾在《一条铁路的完成》中生动记录过东北学生对于日本兴建“吉敦铁路”的示威抗议,那是一条自吉林至敦化的东西向线路,但最终,“那条铁路到底完成了”。随后几年间,伪满洲国向满铁借款,修筑了萧红笔下这条吉敦铁路的东向延长线——敦化至图们铁路。在此基础上,日本又规划了以敦图铁路为基础线的东部南北纵贯铁路网,将牡丹江、珲春、通化、丹东等地网罗其中。

责任编辑 / 任远方  图片编辑 / 王彤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