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过3000只!中华秋沙鸭 白山水暖它先知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4期 作者: 朴正吉 

标签: 生物地理   

这是一种尖嘴的、会上树的鸭子,全球仅存3000只左右。每年春季,至少200只中华秋沙鸭迁徙至吉林省长白山地区,松花江与鸭绿江上游的森林和溪流是它们重要的繁殖地。本文作者朴正吉与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朴龙国共同研究、守护中华秋沙鸭40余年,他们期盼这种全球濒危鸟类的种群能够重现繁盛。
四只中华秋沙鸭在江西婺源县的河面上掠着水面低飞,等待春季来临,它们将启程向北,飞向位于东北亚地区的繁殖地。这种长有尖嘴的鸭子数量极其稀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定为全球濒危物种。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魏骏

第一次听到“中华秋沙鸭”这个名字是在1974年。当时我国要出《中国动物志》雁形目的书卷,但是缺少中华秋沙鸭野外繁育的生物学资料。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科研所的鸟类研究者赵正阶、张兴录、何敬杰等,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头道白河沿岸苦苦寻找中华秋沙鸭的巢,最终一无所获。

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时整个河流两岸参天大树皆是,可供中华秋沙鸭营巢的树洞很多,找到它们的巢洞非常困难。也正在那年,我进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研究所从事野生动物生态研究——当时的工作恰是研究中华秋沙鸭。

中华秋沙鸭的主要分布范围

1978年,我和同事第一次发现了中华秋沙鸭栖息的树洞

冰雪开始融化的初春,我沿着头道白河河岸看见远处有一只大体白色的鸭子,在碧蓝水面上仿佛一块漂浮的冰。它头部黑色,上面飘着几根长长的羽毛。尽管初次相见,但我知道那是只雄性的中华秋沙鸭。这种鸟很好识别,它们红嘴红脚,身体两侧的羽毛布满规则的鱼鳞状斑纹。

一会儿,又有一群鸭低飞过来,落在水面上——它们从遥远的南方刚刚迁回。群中有几只雌鸟,头颈部呈棕褐色,头顶的冠羽也略短些。几只鸭聚在一起,扑打水面、抖动翅膀、相互追赶,时而还发出粗犷而短促的叫声,应是在相互问候。热闹之后,鸭群轻盈地游向远处。清澈的水、春风激起的波浪、岸边的浮冰、河中的岩石、高大树木在水中的倒影、优雅的中华秋沙鸭……那是我心中永远难忘的场景。

责任编辑 / 高新宇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