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板河隐秘的大型真菌王国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7年第01期 作者: 左凌仁 康静 

标签: 生物地理   

如果说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最耀眼的成员,那么大型真菌可以说是真菌界最令人瞩目的明星了。这个独特的家族,有着种类繁多的成员、变化多端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一个神奇的大型真菌世界悄悄展露……
这种毛缘毛杯菌只有在热带地区才有可能见到
行走在热带雨林中,你一定会和肉杯菌科的大型真菌相遇,比如图中的毛缘毛杯菌,它们是热带地区的代表菌类之一。这类大型真菌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常常生长在低海拔阔叶林的腐木上。肉杯菌科有着杯状或盘状肉质的菌体,多数种类因含有红色素而呈现出橘红色,杯体边缘有白色细密的毛,这些毛状构造到底有什么用,科学界还没有明确的解答。虽然毛缘毛杯菌被称作大型真菌,但如果你想在热带雨林中寻找这种真菌,一定要睁大眼睛,这种真菌个体的直径只有2—3厘米。

7月26日,大晴天。对于正处于雨季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来说,这样晴朗的天气很难得,但是对皮特(Peter E. Mortimer)来说并不是好事儿。这位个子高高的南非人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生态系统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他和几名同事正在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称纳板河)进行大型真菌的科学考察。

“不下雨的话,大型真菌就很难发出来,也就难于寻找。”皮特一边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着,一边用手中的木棍拨弄着保护区林地里的灌木,我紧紧跟在他身后,生怕错过些什么。在皮特的指引下,我开始一点点认识纳板河这片森林里大型真菌的世界:枯叶下刚刚露头的大红菇,隐藏在幽暗灌木丛中的鬼伞,趴伏在倒木上的褐木耳,大树边悄然而立的颜色艳丽的鹅膏,如头发丝般纤细的虫草菌……

大型真菌可不都是蘑菇的样子

大型真菌对人们来说是个陌生的概念,如果说蘑菇或菌子,人们就非常熟悉。许多人认为蘑菇是植物,因为它们不会移动,其实并非如此。事实上,蘑菇和发霉馒头上的青霉菌、做面包使用的酵母菌亲缘关系更近些,分类学家将它们统称为“真菌”,而一般肉眼可见且徒手可采,个体较大(直径大于2毫米)的真菌就是大型真菌。

臭味可是长裙竹荪传宗接代的秘密武器
如果你在林子里闻到一股腐尸般的恶臭味,那你很有可能遇到鬼笔科的成员了。刚刚出露地面的鬼笔科大型真菌,有着海绵质、笔状的菌柄,因此而得名。其顶端黑乎乎的黏液状物质,其实是孕育孢子的组织,一旦成熟便液化成黏液状,并发出恶臭味,那是它在“招蜂引蝶”,吸引昆虫前去,帮忙传播孢子。图为长裙竹荪,有着雪白的网状菌裙,模样华丽动人,被誉为“真菌之花”,也是一味珍贵食材。人们食用时,会将有着恶臭的子层托摘除,只留下菌柄和菌托煲汤。如果在野外遇到与长裙竹荪外形相同,但菌裙是黄色的竹荪一定不要采食,它是有毒的大型真菌。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程斌

皮特又指向地面上一个黄色的小东西,它只有三四厘米高,细如发丝,周围覆盖着枯叶。“这是什么?”我用不太流利的英语问他。皮特没有回答我,立刻跪在地上,从裤兜里掏出一把折刀,将那个黄色“小东西”旁边的土挖开。他一边小心翼翼地向深处挖,一边把挖出来的土挪开。

责任编辑 / 康静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