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卧佛
为何萌萌哒
标签: 文化地理

抬头见卧佛,总是令人愉悦的事情
我对卧佛产生兴趣,是因为一座寺院。近年来,在北京西郊凤凰岭,有一座火遍中国的寺院——龙泉寺。闲暇时分,我很喜欢去逛这座建于辽代的古庙。与中国其他寺院一样,龙泉寺也有佛与菩萨的塑像,它们端坐大殿中央,接受着善男信女的礼拜。很多人或许都有过经验:寺院的佛和菩萨像很多,经常分不出哪一尊是释迦牟尼佛(即佛陀),哪一尊是阿弥陀佛,或哪一尊菩萨叫什么名字。一般老百姓也管不了那么多,见着佛与菩萨上一炷香或拜一拜,总不会有错。
有一次,我逛完龙泉寺,去爬寺院背后的凤凰岭。不经意抬头,发现凤凰岭的主峰——道德峰的轮廓很像一个躺着的人,身边的登山者也停下脚步,指着道德峰说:“快看,是卧佛!”细看之下,我发现,“卧佛”的头部、身躯、鼻子、嘴巴似乎很清晰。登山者嚷嚷的这一声不要紧,越来越多的人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的卧佛,忘了登山。看起来,抬头见“佛”,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佛教从印度经斯里兰卡传播到东南亚各国,因此东南亚的佛像雕刻深受斯里兰卡的影响。斯里兰卡波隆纳鲁瓦的伽尔寺,有一尊15米长的石雕卧佛,雕刻于12世纪,代表了当地僧伽罗人的雕刻风格。令人难忘的是在卧佛身旁,还立着一尊7米高的佛陀弟子阿难像。
一座山看起来像卧佛,其实很需要人的想象力。事实上,在北京西山就有一座着名的卧佛寺,里面躺着一尊金碧辉煌的“真”卧佛。相对于正襟危坐的坐佛,我渐渐对卧佛产生了兴趣:佛像一般都是坐着或站着,为什么还有卧着的?在佛教里,卧佛只是人们通俗的说法,正式的说法是涅像。
看来,要想了解卧佛,首先还得从佛教的“涅盘”说起。说到“涅盘”,很多人会联想到“死亡”,甚至感觉它很“玄妙”。那么涅盘与死亡是一回事吗?
责任编辑 / 雷东军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