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轮廓:在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倾听一曲森林田园交响乐
标签: 基础地理


江苏沭阳人,十年前骑行过川藏线,早年进藏,服务于公务部门、杂志社,爬过拉萨周边的无名山,也转过山南地区神秘的扎日神山。喜游历,亦好宅,兴趣广而无事精通。现就职北京某研究所,于故纸堆中求生活。

极速体育网址_jrs信号直播_jrs信号直播师,童年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度过,自此爱上了森林。同时也是个西藏迷,去过二十几次西藏,尤其是对神秘的藏南地区怀揣无限的遐想。在林芝米林县的里龙沟、南伊沟,在波密、墨脱、察隅,在山南的列巴沟,都留下了难忘的追寻。
徒步始于米林县,一座“无名有实”的边城
我们抵达林芝八一镇的时候,市民们正在进行一场有趣的辩论,这场辩论由行政区划的调整引发——2015年3月,林芝地区改为地级林芝市,同时林芝县撤县建区——由于此前已有八一镇的建制,为了避免出现“八一区八一镇”这样的重复名称,地方政府创造了与八一镇谐音的巴宜区。官方并未公开解释新地名的寓意,一如边疆地名常见的武断色彩,当地汉人私下里说,“巴宜”就是四川话“巴适宜人”的缩写——尽管林芝受广东、福建援建多年,当地汉文化厚重的四川底色在民间舆论中依然清晰可辨。

居住在林芝一带的工布藏人也热情地参与地名讨论,他们似乎从“八一”到“巴宜”的汉语音变中受到启发,宣称在某种古老的文献中寻找到“巴宜”的藏语地名Brag-yib(意为岩穴),并积极投入到用Brag-yib替换Brgyad-gcig(“八一”的藏文意译)的地名革新运动中。
在林芝这样的地方咬文嚼字是一件多么煞风景的事情,很快我和我的徒步同伴桑丹都意识到这一点,果断结束了关于地名的讨论。事实上,在这次旅程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沉浸在徒步的艰辛与快感中——由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存在,此番行走的区域虽然美若仙境,却大多为人迹罕至的军事禁区,因为有部队的协助,我们才有这样难得的机缘履迹于此,自然不满足于文字游戏。
只是待回到北京的格子间,忆起这桩文字争端,觉得颇有隐喻意味——无论汉人的“巴适宜人”还是藏人的Brag-yib,都寄托了当地人对于“八一”这个军事色彩浓厚地名的新诠释,作为生活在边疆的林芝人,他们渴望早日摆脱“麦克马洪线”的阴影,脱掉“争议国界”的帽子,在和平的环境下发展旅游产业和民族文化,这是这次林芝徒步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 / 何云雯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