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岸线:这里有中国大陆最棒的滨海慢行系统
珠三角海岸线

独立旅游策划人,徒步爱好者,中国首批绿道运动践行者,珠三角绿道网的设计者之一。

常居深圳,户外运动爱好者,走遍城市和山野,徒步是一种生活方式,喜欢看海喜欢看山。

我有一个在海滨漫步的梦想,曾经只能到香港实现
也许每一个生活在海滨的人,都有一个在海滨漫步的梦想,但曾经在珠三角,想在海滨漫步却是一个奢望,因为无路可走——滨海城市的海岸线被工厂、码头占据,被海景房蚕食,被快速公路割裂,很难让人有亲近的欲望。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珠三角,诧异地发现,明明滨海的广州和深圳,身处其中竟然只能看到高楼大厦,几乎看不到海,更不要宵想在海滨漫步了。记得当时有部电影《我的美丽乡愁》,剧中刘璇扮演的打工妹说想来广州看海,被广州老板狠狠嘲笑,说“广州没有海只有钱”,可见在“老广”自己心中都不觉得广州是个可以亲近海的城市。那时在珠三角的各个城市中,只有珠海的“情侣路”,才满足了一下我海滨漫步的小小心愿,只是步行道外侧快速路上不时呼啸而过的汽车颇有些大煞风景。
真正让我对海滨漫步痴迷到不可自拔的,始于邂逅香港麦理浩径。麦理浩径是香港最着名的一条徒步路线,去之前我就听说这条线的第一第二段是在香港海岸线的山上,沿途可以看到无敌海景。刚从麦理浩径的起点北潭涌出发,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沿途隔一段就会出现一个“标距柱”,上面有非常醒目的一组编号“M 一组三位数”,同行的香港朋友告诉我,“M”代表麦理浩径,001代表第一根,以后隔500米有一根,这些标距柱可以让行走其上的人了解自己徒步将要走和已经走过的距离,而且遇到紧急情况报警时,便于说明自己的位置,这让我瞬间对麦理浩径的建设管理者充满了敬意。后来回忆起徒步麦理浩径的经历,我清楚地记得万宜水库东坝防波堤外,清澈的海水呈渐变色向远处延伸;记得行走在茄湾沙滩上,脚下白色沙滩纯净细腻的质感;记得大浪湾的青山如黛、岸线绵延,蓝色的大海和绿色的青山之间那纹理清晰的黄砂岩……但让我触动最大的,还是沿途的路标、指示牌、补给点、公共交通接驳点……一条徒步道,把香港自然生态之美展露无疑,细致的服务设施更是处处体现了城市管理者对人的关注和关心。一河之隔,大陆的居民却只能对香港羡慕嫉妒恨了。

盐田滨海栈道,珠三角第一条滨海绿道,真正为普通大众徒步服务的绿道
从自然地理上看,同属珠三角地区,深圳大鹏湾到惠州大亚湾一线的海岸线与香港比毫不逊色。这段海岸线轮廊曲折多变,近岸水域大湾套小湾。既有怪石遍布的山地丘陵岸线,也有平缓的沙滩岸线,而且受洋流影响,水质要明显好于珠三角西部地区。但在过去,因为大鹏半岛远离深圳市区,多山多林,交通不便,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只有资深的驴友才有机会来这里领略惊世之美;而大亚湾沿线自从开发了度假区后,掀起了旅游地产开发的热潮,海滩沿线的楼盘鳞次栉比,将海岸线切割成了碎片,完全破坏了自然之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既可以近距离欣赏大自然的馈赠而又不破坏大自然呢?
2009年,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的提出,给了我们一个弥补缺憾的机会。非常有幸,我也成为了绿道网设计者中的一员,得以亲手帮自己实现海滨漫步的梦想。所谓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性开敞空间的总称,由绿廊系统和慢行系统两部分组成,我们使用的主要是绿道的慢行系统,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