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脊线 体验中国山脊之美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6年第10期

标签: 地质地理   

秦岭鳌山至太白山穿越路线中,从西塬垭口到太白梁,要穿过第四纪冰川遗迹最典型的区域:九层石海。层层岩石沿着山脊铺开,由下到上刚好九层。走这段石海,基本是在石头上攀爬,非手脚并用不能行。远处是飞机梁和西跑马梁,这是最能欣赏到龙脊壮美的地方。

徒步在风景里,风景在山脊上

开通于1935年的美国阿巴拉契亚步道,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步道。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步道系统法案》,之后又设立了“国家步道日”,引领了世界上创建国家步道的潮流。美国最着名的三条国家步道,阿巴拉契亚步道、太平洋山脊步道、大陆分水岭步道,都与山脉有不解之缘,它们分别沿着阿巴拉契亚山脉、内华达—喀斯喀特山脉、落基山脉的走向或山脊线,逶迤于山浪峰波之上,贯穿美国南北。

中国作为山脉众多、地貌景观最丰富的国家,具有建立世界级徒步路线的自然条件。中国的山脉,大致可分为近南北向的经向山脉与近东西向的纬向山脉,二者交叉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地形骨架。其中,纬向山脉常常成为重要的气候与地理分界,经向山脉主要分布在我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边缘。沿着纬向或经向山脉的山脊线行走,最能体验到中国山脉的壮美和景观的多样。

中国最早建立的山脊步道,当属台湾岛的中央山脉。南北走向的中央山脉非常适合建设山脊步道,这与台湾山地复杂的形成过程和很新的年龄相关。菲律宾板块向西推挤,把大洋中的泥质沉积物推上海岸,并在板块运动的作用下,不断抬升形成山脉。正是由于板块间的强烈推挤,使中央山脉等台湾山地呈南北向延伸,山脊狭窄连续,且多海拔3000米左右的山峰,这是很适合大众化登山的高度。台湾的登山步道系统已经相当成熟,纵走山脊线成为台湾热门的休闲运动。

未来会有更多的山脊线路可以造福徒步者
能够突破层层视觉障碍,极目远眺层峦叠嶂的远山,这该是行走在山脊上徒步者获得的最大奖赏了。我们在全国的山脉中,将已有的山脊线路和信息进行整理,绘制成地图,并结合各大户外网站对线路强度的评级,整理出线路强度等级(最高强度10级),以供徒步者参考。从这张地图中可以发现,能够徒步的山脊线路多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这里的山峰海拔多在2000米—3000米间,是适合攀登的高度。而西部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脉,沿着山脊徒步就是极为严峻的挑战。山脊线路的开发需要经过艰辛的线路勘察和规划设计,在已有的山脊线路外,我们经过和地理学者的讨论,结合山脉的地形图,画出有可能建设成山脊步道的区域,期冀未来有更多的线路可以造福徒步者,有更多的景观供人欣赏。

在东西走向的山脉中,没有比秦岭更为重要的山脉了。被称为中国“龙脊”的秦岭,广义上包括向东延伸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以及秦岭主脉南侧的米仓山—大巴山。秦岭之重要,在于它既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也是中国南方与北方气候、景观和文化的地理界山。在秦岭,真正的南北方分界是在太白山一线的秦岭主脉。秦岭之巅,一列列高耸隆起的山脊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是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所在。沿着秦岭第二高峰鳌山至主峰太白山的脊线行走,最能体会秦岭高山区气候的多变,主脊附近的冷暖气团会合,迅速冷凝之后,带来秦岭山区的降雨(雪)和雾,也因此成为一条危险性较高的徒步路线。

版权声明

凡中国国家地理网刊登内容,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要评论?请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您也可以快捷登录: